自然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下半年大宗商品走势的思考 [复制链接]

1#

来源:雪球

经过4月一波主升浪式的上涨之后,以钢铁、煤炭,有色为主的周期股行情在5月迎来了一波调整。很有意思,经过一段调整,周期股又在临近6月的时候以轮番躁动起来。

截至5月28日,在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钢铁行业指数涨幅为24.77%,有色金属行业涨幅为14.96%,采掘行业指数涨幅为14.49%,化工行业指数涨幅也高达13.74%。

整体幅度不算高,没有一个细分板块涨幅超过30%。个股不乏翻倍者,但假设周期板块还会有整体性的趋势机会,那么从机会挖掘的角度,依然有不错的投产比可以期待。

眼下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大宗商品的牛市结束了吗?还有哪些驱动因素,以及还将持续多久?

就目前而言,我认为整个大宗商品或者周期股的行情并没有结束,关于未来的机会至少还有3个支持条件和看点:

(1)供给约束与需求扩张的矛盾在全球层面不会很快缓解,全球范围内的大宗商品还在上行阶段

(2)大宗商品的涨价与国内因素的相关性并不高,国内调控会造成波动,但不影响大趋势

(3)最容易赚钱的时间已经过去,接下来需要对品种和买点的选择更加精准。钢铁,煤炭,有色需要择机而动,简单的买入待涨的策略有缺陷。

而判断行情运行的节奏,我们可以简单的划分为:

(1)第一轮:炒供给约束,以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疫情的到控制,供给恢复为节点

(2)第二轮:炒需求扩张,以中美欧三个地区何时进入衰退,PMI环比3个月下滑为节点(PMI是一个领先指标)

(3)第三轮:重回供给约束逻辑,以新增产能不断加入形成过量供给,行业景气度下行为节点

逻辑:供给约束vs需求扩张

短周期的基本面非常清晰,当下的大宗商品市场面临着非常强的供给约束,这种约束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上游原材料8年熊市打压了矿场和资源类公司的扩张积极性,导致了宏观层面大宗商品的新增产能有限,而疫情使得原本有限的供给进一步收紧了。尤其是,我们知道资源型的供给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拉美,非洲等区域,这些区域受疫情的影响更大。

二是,全球环保主义抬头,碳中和大行其道。挤出了部分落后的边缘产能,产能进一步收缩,定价权也进一步向规模大的厂商集中。也就是说整个周期板块更加垄断了。

PS:这一点从最近海运价格飙涨也能看出来。长期熊市导致了没有新玩家进场,场内玩家经过惨烈的大逃杀后所剩无几。周期末端剩者为王,等行业景气了你会发现就那么几家还在玩,垄断是形成一个结果并不是所有人的自愿。只不过垄断在高景气周期更加赚钱,但这是周期板块的特性。原因是,这些行业大多需要巨大资本开支,没有钱玩不起。是行业特性决定的,谁玩都一样。

需求侧这边的逻辑同样清晰。第一步,后疫情时代疫苗覆盖率提升,经济至少要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准。而发达国家率先受益疫苗的接种,开启复苏窗口,这些国家本身就是消费型经济体。对整体需求的拉动非常明显。

更关键的是第二步,由于年为了应对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冲击,全球央行联手进行了一波史诗级的放水。根据机构测算,年美国印钞总量接近11万亿,相对的08年金融危机3轮QE合计也就购买了1.7万亿的国债。另外,欧元区19个国家累计多印了1.5万亿欧元。

要知道和此前,宽松*策不同,这次美国*府直接发钱给个人账户。放水直接形成购买力,只不过由于年疫情影响,人们没有办法外出消费,所以这部分需求其实是被延后和压制了的。所以我们才能看到疫情被控制以后,随着疫苗的接种,美国经济其实复苏得很快,PMI和通胀水平也快速抬头。

所以我们看到,当下的实际状况从全球层面来看是水火不容的。一方面发达国家疫情控制的好,人们手里又有钱,自然需求旺盛,而经过十几年的全球化进程,大多数制造业产能其实是在疫情控制的较差的地区的。中国是智能手机,家电,机电设备的主要出口国,东南亚包括韩国,日本,台湾等地区,东南亚则是承接了纺织,服装等低端制造业产能。

处在供给端的国家除了中日韩抗疫成果显著外,东南亚包括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区其实都有反复,印度就更不用说了。而产业链是高度相关的,一个环节的紧缺,会导致上下游的停工。所以我们看到了,不仅仅是大宗商品,实体经济其实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

疫情影响较小的地区,需求旺盛,但是他们没有产能。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供给受限。这个矛盾就是目前大宗商品涨价和全球进入通胀的传导逻辑。驱动因素是放水和疫情

预期差:国内调控vs全球涨价

回到国内市场,国内钢材价格自五一小长假后快速上涨,带动螺纹钢,热卷,甚至煤炭等多个黑色系品种,监管部门随后调整管控,周期股行情降温。

第一轮周期股的行情,其实是由期货市场传导到股市的。本质上大家都是在交易业绩预期,所以我们才能看到监管出手之后交易预期的投机资金快速地撤退。

而期货市场的核心逻辑只有供给约束,因为大家对国内环保*策研究是很透彻的,对于钢铁,煤炭,有色的产能出清多少,留多少,哪些公司占大头都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供给约束的逻辑没有办法解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钢材为例,螺纹钢和热卷都在上涨,如果供给端受到了*策影响,应该是对原材料需求进行下调的,但铁矿石的价格反而在*策公布后持续创下了新高。

本质上,是因为需求不只在国内爆发了,需求的爆发式全球性的。根据方正证券的研究,全球铁矿石的主要出口国,澳洲和巴西发往海外的铁矿石都已经创下了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出口中国的铁矿石比例却下降明显。这说明除了国内开足马力的供给约束外,海外市场确实存在着非常强劲的需求。

同时,我们看到原油的价格也在不断创下新高,而原油的供给端是在海外,OPEC甚至还在联合限产的阶段。供给端的约束是大宗商品中最弱的,恰恰是最不受约束的原油还在不断地创新高。

这说明供给约束的逻辑只在受到疫情和*策影响的部分品种上才是决定性因素,而需求扩张是所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最强基本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于钢铁,煤炭受供给端的因素影响主要在于*策,因为中国是最大的产出国。而铜,铝这类有色的供给端因素在于疫情,因为产能都在防疫较差的地区。而一些不受供给约束的品种,我们需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