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2年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2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皮肤病新技术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09508.html

七、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易错点

1.无论是用某一反应物表示还是用某一生成物表示,由于Δc是取浓度变化的绝对值,因此,其化学反应速率都取正值,且是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2.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反应体系中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一般是以最容易测定的一种物质表示,书写时应标明是什么物质的反应速率。

3.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其单位体积里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因此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也被视为常数。由此可知,现在采用的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4.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同一时间的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这些数值所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即都是表示同一反应的速率。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数值有相互关系,彼此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各化学计量数进行换算。

5.一般来说在反应过程中都不是等速进行的,因此某一时间内的反应速率实际上是这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6.由于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故改变其用量反应速率不变。但当固体颗粒变小时,其表面积增大将导致反应速率增大。

7.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实现的,所以分析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要从反应物浓度是否发生改变的角度来分析。若改变总压强而各物质的浓度不改变,则反应速率不变,如恒容时通入稀有气体来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因为浓度未改变)。

8.改变温度,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一定发生变化,其他外界因素的改变,反应速率则不一定发生变化。

9.其他条件一定,升高温度,不论正反应还是逆反应,不论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反应速率都要增大,只不过正、逆反应速率增加的程度不同。

10.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相反的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11.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时,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因为此条件并不能说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了。

12.化学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既可以从正反应方向(投入反应物),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投入生成物)建立。

13.某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了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再改变时,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如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移动。如果平衡发生了移动,则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发生了改变。

14.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若有多种反应物的反应,当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只会使别的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但该物质的转化率反而减小。

15.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化学平衡不移动,因为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溶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均无影响,但要注意固体的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6.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平衡常数不一定改变,只有温度改变,平衡常数才会改变。

17.要记清楚最基本的速率时间图,如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导致速率变化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中有一支与原平衡点相连。若同时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或改变压强、温度、使用催化剂)则与原平衡点相脱离。记住先到达平衡表示温度高,压强大。根据平衡图像分析可逆反应特点时,往往从最高点以后进行分析,也就是说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已建立平衡的反应。

18.改变浓度和压强不能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但能改变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故能改变反应速率。改变温度和使用催化剂均能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使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改变,从而改变反应速率。

19.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判断“改变一个条件”时平衡移动的方向。若同时改变影响平衡移动的几个条件,不能简单地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只有在改变的条件对平衡移动的方向影响一致时,才能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判断。

21.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的是平衡浓度,而不是任意时刻的浓度,更不能将物质的量代入,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做“l”而不代入公式。

22.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13.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但物质之间是按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之比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24.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综合考虑焓变和熵变对反应的影响,复合判据ΔH-TΔS0的反应不一定能够实际发生,只是指出了在该条件下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还要考虑化学反应的快慢问题。

25.判断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若无任何外加条件,可以认为我们所学过的化学反应(电解反应除外)都是能够自发进行的。

八.有关电解质溶液的易错点

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一定指化合物,不包括单质、溶液。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而非电解质本身的浓度(体会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导电性的变化);强电解质要完全电离也需一定量的水,比如浓硫酸中硫酸主要以H2SO4分子存在。

3.水的离子积常数Kw=c(H+)·c(OH-),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一切酸、碱、盐的稀溶液。在任何酸、碱、盐的稀溶液中,只要温度一定,Kw就一定。

4.在不同溶液中,c(H+)、c(OH-)可能不同,但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总是相等的。在Kw的表达式中,c(H+)、c(OH-)均表示整个溶液中H+、OH-总的物质的量浓度而不是单指由水电离出的c(H+)、c(OH-)。

5.水的离子积常数显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都有H+和OH-共存,只是相对含量不同而已。

6.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c(H+)和c(OH-)都增大,故Kw增大,但溶液仍呈中性;对于Kw,若未注明温度,一般认为在常温下,即25℃。

7.溶液显酸碱性的实质是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利用c(H+)大于、小于或等于1×10-7mol·L-1或pH大于、小于或等于7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利用pH判断前提条件是在常温下。

8.使用pH试纸测溶液pH时用蒸馏水润湿相当于将待测液稀释。

9.不能用pH试纸测定“漂白性”溶液的pH。

10.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读数只读取整数,如pH=2。

11.盐类的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水的电离。

12.盐类的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水解过程吸热。

13.发生水解的盐溶液不一定呈酸性或碱性,也可能呈中性,如CH3COONH4溶液呈中性。

18.AgCl===Ag++Cl-表示的是AgCl的电离方程式,而AgCl(s)≒Ag+(aq)+Cl-(aq)表示的是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表达式。

19.酸碱中和类问题,在判断过程中要注意题目给出是酸碱物质的量浓度还是pH。

20.涉及易挥发性酸弱碱盐(CuCl2、AlCl3、FeCl3等)溶液蒸干、灼烧问题时,不能忽略盐类的水解问题,特别是在一些计算题中。

21.沉淀溶解平衡移动过程是固体溶解和析出的相互转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但遵循勒夏特列原理。

22.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再加入该难溶物对平衡无影响。

23.难溶电解质不一定是弱电解质,如BaSO4、AgCl等都是强电解质。

24.用沉淀法除杂不可能将杂质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一般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沉淀已经完全。

25.AgCl的澄清饱和溶液,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正移,但离子浓度减小,而AgCl悬浊液,加水稀释,平衡正移,但c(Ag+)和c(Cl-)不变。

26.对于化学式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物,不能直接根据Ksp的大小来确定其溶解能力的大小,需通过计算转化为溶解度。

27.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

28.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溶解平衡移动,并不能改变溶度积。

29.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相互转化的条件是离子浓度的大小,改变反应所需的离子浓度,可使反应向着所需的方向转化。

30.Ksp小的难溶电解质也能向Ksp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需看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浓度的大小。

31.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一般溶解度越小,越难溶。如:由Ksp(AgCl)Ksp(AgBr)Ksp(AgI)可得出溶解度大小为AgClAgBrAgI。

32.溶度积小的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向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当两种难溶电解质的Ksp差别不是很大时,通过调节某种离子的浓度,可由溶度积小的难溶电解质向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

33.溶解平衡一般是吸热的,温度升高,平衡正移,Ksp增大,但Ca(OH)2相反。

九、有关电化学中的易错点

1.原电池的电极类型不仅跟电极材料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有关。如镁—铝电极在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铝为正极,但若以氢氧化钠为电解质溶液,则铝为负极,镁为正极。

2.原电池闭合回路的形成有多种方式,可以是导线连接两个电极,也可以是两电极相接触。

3.无论在原电池还是在电解池中,电子均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

4.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级移动,或不移动(溶质粒子为分子,不带电);而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5.燃料电池负极上燃料放电生成CO2,要考虑溶液酸碱性,若为碱性,则CO2+2OH-=CO32-+H2O。

6.电解Hg2(NO3)2溶液时,阴极上电极方程式可表示为:Hg22++2e-=2Hg。

7.对蓄电池而言,其正、负极在充电时应分别和外接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即正极接正极,负极接负极。

8.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电池负极移动,阳离子向电池正极移动;电解池中阴离子向电池阳极移动,阳离子向电池阴极移动,与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

9.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外电路: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内电路: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10.电解精练铜时阳极溶解的是粗铜,即除了铜还有锌、铁、镍等活泼金属。若是电镀铜时,则阳极溶解的就是精铜了。

11.在船身装上锌块利用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专业名词),即使是原电池但也是这种说法。

12.原电池才考虑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

13.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多种重金属。

十、有关元素化合物的易错点

1.Na及其化合物发生焰色反应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且该变化为物理变化。鉴别Na、K利用焰色反应,二者混合时鉴别K元素要隔着蓝色钴玻璃。

2.无论Na与O2反应生成Na2O还是Na2O2,只要参与反应的Na的质量相等,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4.1molNa2O2与足量水或二氧化碳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A。

5.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破坏有机色素的分子结构,具有漂白性。

6.Na2O2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SO2=Na2SO4。

7.热还原法中使用的还原剂为碳、一氧化碳和氢气,在高炉炼铁中,加入的还原剂是焦炭,但真正作还原剂是CO。

8.电解法冶炼活泼金属使用的是熔融的金属盐或金属氧化物,不是盐溶液。钠、镁、铝的冶炼是电解熔融的NaCl、MgCl2、Al2O3;不用氧化镁是因为其熔点高,不用氯化铝是因为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态不导电。

9.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虽然前面的金属能够将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但不一定是从其盐溶液中置换,例如Na由于活泼性太强,不能从CuCl2溶液中置换出Cu,但是可以在熔融状态下置换出铜。

10.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氮气,余下氧气。

11.碱金属(如:Na、K)与酸反应,有时要考虑其与水的反应。也就是说不管酸足量与否,碱金属一定会完全反应。生成H2的量取决于碱金属的量。

12.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还可以是2Na2O2+2H2O=O2↑+4NaOH。

14.镁和溴水反应,研究表明水起催化剂的作用。

15.加热Mg(HCO3)2溶液生成的是Mg(OH)2沉淀,而不是MgCO3沉淀,因为Mg(OH)2比MgCO3更难溶于水。反应方程式为Mg(HCO3)2=MgCO3↓+CO2↑+H2OMgCO3+H2O=Mg(OH)2+CO2↑。

16.要逐一溶解Al(OH)3和AgCl时,要先加NaOH再加氨水,以防止先加氨水生成银氨溶液溶解Al(OH)3。

17.少量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SO2+H2O+3ClO-=SO42-+Cl-+2HClO,切记不是生成H+,因为NaClO过量。

18.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故需施钾肥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19.Fe与Cl2反应只能生成FeCl3,与I2反应生成FeI2,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

20.Fe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H2和Fe3O4,而不是Fe2O3。

21.过量的Fe与硝酸作用,或在Fe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均生成Fe2+。要注意产生的Fe3+还可以氧化单质Fe这一隐含反应:Fe+2Fe3+=3Fe2+。

22.NO3-与Fe2+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

33.Fe2O3、Fe(OH)3与氢碘酸反应时,涉及Fe3+与I-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为Fe2+、I2和H2O。

34.FeCl3溶液加热浓缩时,因Fe3+水解和HCl的挥发,得到的固体为Fe(OH)3,灼烧后得到红棕色Fe2O3固体;而Fe2(SO4)3溶液蒸干时,因硫酸是难挥发性的酸,将得不到Fe(OH)3固体,最后得到的固体仍为Fe2(SO4)3。

35.注意亚铁盐及Fe(OH)2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三价铁的化合物。如某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最终得到红褐色沉淀,并不能断定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也可能含有Fe2+。

36.FeCl2可以由化合反应制得,但不可由单质间通过化合而制得。

37.在分析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浓硫酸和铜等反应问题时,要看清楚是提供nmol酸还是有nmol酸参加反应,这里要注意酸由浓变稀所带来的问题;要看清楚是有nmol酸参加反应,还是有nmol酸被氧化(或被还原)。

38.Cu和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产生的是NO2和NO的混合气体,当Cu有剩余,再加入稀H2SO4,Cu继续溶解。

39.常见的铜矿有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等。此外铁在自然界中还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陨铁中。自然界中也存在少量的单质铜。

40.与AlO2-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H+、Al3+、Fe3+、HCO3_等。要注意AlO2-与HCO3-的反应并非相互促进水解,而是因为酸性HCO3-Al(OH)3。

41.氟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可发生反应:2NaOH+2F2=2NaF+OF2+H2O。

42.CaH2与Na2O2、CaC2、FeS2化合物类型相同,但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CaH2只有离子键。

43.工业上制备粗硅,是用过量的C和SiO2高温下反应,由于C过量,生成的是CO而不是CO2。

44.SiO2不导电,是制作光导纤维的材料;Si是半导体,是制作光电池的材料。

45.SiO2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但SiO2不溶于水;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O2能与HF反应,不过SiO2不属于两性氧化物,因为该反应生成的不是盐和水。

46.硅酸盐大多难溶于水,但硅酸钠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却是盐溶液且属一种矿物胶。NaOH溶液或纯碱溶液能用玻璃试剂瓶(内壁光滑),但不能用玻璃塞,因玻璃塞中裸露的二氧化硅与碱性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将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

47.1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不一定为2NA。如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1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NA。

48.实验室制Cl2,除了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外,还可以用KMnO4、KClO3、NaClO与浓盐酸反应且都不需要加热,因此酸性KMnO4溶液用的是H2SO4酸化而不是盐酸。

49.ClO-不论在酸性环境中还是在碱性环境中均能体现强氧化性,如ClO-与SO32-、I-、Fe2+均不能大量共存;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生成CaSO4而不是CaSO3,其离子方程式为Ca2++3ClO-+SO2+H2O=CaSO4↓+Cl-+2HClO(少量SO2);Ca2++2ClO-+2SO2+2H2O=CaSO4↓+2Cl-+SO42-+4H+(过量SO2)。

50..利用加压液化法分离NH3,这与氢键有关(氨气的沸点比较高)。

51..NH5(NH4H)是离子晶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NH5+H2O=NH3·H2O+H2

52..SO2通入石灰水中的现象与CO2类似,但比起CO2现象产生得快。主要原因有:SO2比CO2溶解度大,且对应H2SO3酸性比H2CO3强。

53.工业保存氯气的方法:将氯气干燥后加压液化贮存于钢瓶中。

54.AgCl能溶于足量的氨水,生成银氨络离子;银氨溶液中加足量的盐酸又能生成AgCl沉淀。[Ag(NH3)2]-+OH-+Cl-+3H+=AgCl+2NH+4+H2O要警惕类似反应出现在推断题中。

55.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56.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57.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得到的不是亚硫酸钠与次氯酸,而是得到NaCl和H2SO4,因为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

58.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能与铝、铁等发生钝化反应,反应很快停止,不是不反应;但在常温下浓硫酸与铜不反应,浓硝酸与铜能反应。

59.SO2和Cl2等体积混合通入溶液中,氯气的漂白性不但不增强,反而消失。

60.把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但若通入NH3或加入NaOH溶液,或把BaCl2改成Ba(NO3)2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前两者生成BaSO3沉淀,后者生成BaSO4沉淀。

61.浓盐酸和MnO2(足量)、浓H2SO4和Cu(足量,加热)、浓HNO3和Cu(足量)反应时,随反应进行,产物会发生变化或反应停止。

62.足量Zn和浓H2SO4反应,开始生成SO2,随着硫酸变稀,还会生成氢气。

63.NO只能用排水法或气囊法收集,NO2不能用排水法,可用排苯法收集。

64.工业上制备的盐酸显黄色是因为溶有Fe3+,而浓HNO3显黄色是因为溶有NO2。

65.NO2能被NaOH溶液吸收,NO单独不能被强碱溶液吸收,NO与NO2混合能被NaOH溶液吸收。

66.NO2或NO与O2通入水的计算中常用到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两个方程式,也可以利用n(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根据电子守恒进行计算。

67.强氧化性酸(如HNO3、浓H2SO4)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金属和浓HNO3反应一般生成NO2,而金属和稀HNO3反应一般生成NO。

68.实验室制备NH3,除了用Ca(OH)2和NH4Cl反应外,还可用浓氨水的分解(加NaOH固体或CaO)制取,而检验NH4+须用浓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以确定NH4+的存在。

69.收集NH3时,把一团干燥的棉花放在试管口,以防止与空气对流;收集完毕,尾气处理时,应放一团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在试管口,以吸收NH3。

70.浓盐酸和浓氨水反应有白烟生成,常用于HCl和NH3的相互检验。

十二.常见有机物的易错点

1、有机物不一定均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二氯甲烷只有种种结构,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不一定都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如果要用,还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聚乙烯不是纯净物,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6、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慢,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7、由于电石和水反应的速度很快,不易控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中产生的糊状物还可能堵塞球形漏斗与底部容器之间的空隙,故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8、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不能发生取代,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9、苯和溴水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能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0、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11、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混合物,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

12、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3、卤代烃不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如卤代甲烷。

14、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醇类,当苯基与羟基相连的有机物——苯酚是酚类。

15、苯酚是固体,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故大量苯酚从水中析出时产生沉淀,不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苯酚与水能行成特殊的两相混合物,大量苯酚在水中析出时,将出现分层现象,下层是苯酚中溶有少量的水的溶液,上层相反,故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苯酚。

16、苯酚酸性比碳酸弱,但苯酚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17、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用足量浓溴水除去苯中的苯酚。

18、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甲苯与硝酸生成TNT,但苦味酸(三硝基苯酚)不能通过苯酚的直接硝化制得,因为向苯酚中加入浓硝酸时,大部分苯酚被硝酸氧化,产率极低。工业上一般是由二硝基氯苯经先硝化再水解制得苦味酸。

19、醇能形成酯,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20、醇不一定都能发生催化氧化,如新戊醇。

21、饱和一元醇催化氧化不一定生成醛,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不能被氧化、与仲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2、醇不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3、酸与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酯,如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

24、酯化反应不一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如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应,一般是醇去羟基酸去氢。

25、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不一定是羧酸,如碳酸中含有羧基。

26、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引进硝基的反应不一定是硝化反应,如乙醇和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乙酯。

27、最简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如甲醛、乙酸、葡萄糖、甲酸甲酯(CH2O);乙炔、苯(CH)。

28、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如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29、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如乙醇和甲酸。

30、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如乙烯与环丙烷。

31、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如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

十三.有关化学实验中的易错点

1.化学实验中一般取出试剂不放回原瓶,但也有例外,比如金属钠。

2.pH试纸无法测强氧化性溶液(如氯水)的pH,pH试纸会被漂白。pH试纸一般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蓝色石蕊试纸用于检验酸性气体;红色石蕊试纸、酚酞试纸用于检验碱性气体;醋酸铅试纸用于检验H2S气体;淀粉碘化钾试纸用于检验强氧化性气体(如Cl2)。

3.玻璃棒除了搅拌、引流作用外,还可用于转移固体。蒸发皿可用来加热蒸发液体,也可用于干燥(炒干)固体。要注意高温灼烧固体一般用坩埚。

4.标出使用温度的仪器有:量筒、容量瓶、滴定管(温度计不是)。标出0刻度的仪器有:滴定管(在上)、托盘天平(游码)、温度计(量筒没有)。

5.分馏装置要注意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略下方。

6.在做焰色反应实验时,蘸取待测液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把铂丝用盐酸洗涤后反复灼烧多次,直至火焰变成无色。

7.容量瓶在表述时一般要指明规格。比如mL容量瓶。

8.实验的末装置若设计成干燥管,往往有两个作用,既能吸收尾气,又能防止空气中的水气或CO2进入装置(仅指一般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蛋白质的盐析通常加入饱和(NH4)2SO4或Na2SO4溶液(强调饱和);皂化反应的盐析通常加入食盐细粒。其原理都是胶体分散系中加入电解质而聚沉。渗析是胶体净化的一种手段,实验用品是半透膜,试剂是蒸馏水(反复换水,或投入流动的水中)。

10.带橡皮塞的细口玻璃瓶一般不能用来盛放强氧化性溶液、有机溶剂。带玻璃磨口塞的细口玻璃瓶一般不能用来盛放碱液或显碱性的溶液。

11.有关接有分液漏斗的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可通过热胀法,也可通过加水形成一定高度差来检验。要注意的是若用热胀法检验时,必须要先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12.汽油和植物油做液封试剂的区别在于汽油更易挥发,所以以选择植物油为宜(汽油是烃类,植物油是油脂,可用水解法或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鉴别)。

13.侯德榜制碱法的关键:HCO3-浓度大(先通NH3至饱和,再通CO2);Na+浓度大(饱和食盐水);所通气体无杂质。

14.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15.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16.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17.用量具(量筒和滴定管等)量取液体时,视线往往在上方,量出液体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大。没有掌握“量具上的刻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18.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没有将导管先插入水里,或插入水中太深,气体无法逸出。

19.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20.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或者相反,造成试剂污染。

21.药品用量太多,如硝酸与铜反应,铜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毒气,既影响健康又浪费药品。

22.用玻璃棒蘸取一种溶液后,没有用蒸馏水洗干净就去蘸取另一种溶液;或用药匙取粉末药品时,没有用纸将药匙擦干净,就去取另一种药品,造成严重污染。

23.试验氨的溶解性时,用湿的试管收集;检验试管或集气瓶是否充满氨气时,红色石蕊试纸没有用水润湿。

24.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了后又用待测试液洗,使待测溶液的实际用量大于用移液管所取的量,使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造成误差。

2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用棉花堵住试管口,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污染水槽。

26.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倒置在水中,集气瓶没有灌满水或者根本没有灌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