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怎么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26/6126358.html在很多古装剧中,为了表现大侠们的豁达豪爽,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这些人在客栈或者店铺用餐完毕后,往往直接在桌子上扣下一粒散碎银子,随后就潇洒离开了。一般会在离去之前知会小二一声:“银子就在桌上,不用找了!”
神奇的是,店小二仿佛也完全接受了这样的做法,不仅不会去数钱够不够,反而迅速把银子收起来,然后喜笑颜开地收拾饭桌,嘴里还不忘喊一句:“客官慢走,有空您常来”。
这个场景出现得太多,以至于很多人都已经司空见惯。不过也有不少观众会有疑问:为什么这些大侠扔了银子就走,小二从来不阻拦,他怎么知道对方给的钱够不够呢?
其实这样的镜头多是影视剧的夸张化处理,在古代是比较少见的。但若是细细考究的话,大侠们的做法其实也合情合理。
小二剧照
明清才有的景象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场景在真实的历史上确实存在,但是它出现的时间很晚,大概要到明朝中期才有可能发生。
因此,大部分影视剧中出现此类场景都是完全不真实的。
受到古装影视剧的影响,不少人先入为主地以为:银子很早的时候就在民间流通了,用它来支付饭钱再合理不过。
但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在古代是非常缺少银子的,根本不可能把它用作基础货币在民间流通。在元朝之前,官府铸造的钱币都是以铜钱和铁钱为主,普通人基本上见不到银子。
银子
一直到元朝统一后,元宝和银币才开始进入市场。作为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元朝统治了中亚的大部分领土,兵锋一度延伸到欧洲。
它从这些地区掠夺了大量的银子,所以才能生产出足够流通使用的银币。
朱元璋驱逐鞑虏之后,建立了明朝,后者的疆域要比元朝小不少,基本上都是汉族很早就开发成熟的区域。因此在明朝初年,流通的银子数量开始减少,铜币依然是主流。
到了明朝中期,大航海时代来临,中国开始和周边国家有了大量的贸易往来,其中就有来自西欧的商人。这些国家的航海者占据了美洲和非洲几乎全部的领土,掠夺了大量金银。
大航海时代
而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顺差,因此就有各种金币和银币开始源源不断流入。
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有了大量的白银储备,有了充足的来源后,银子才正式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根据当时的史料记载,从明朝中期开始,朝廷在征收赋税的时候就以金银为主了。
而且商人在进行大宗货物交易的时候,也会使用银子来结算,因为它无论是运输还是清点都比铜钱方便很多。
铜钱
不过在普通老百姓这里,日常的消费交易还是以铜币为主,毕竟对中产之家来说,20两银子就是他们一年的收入了。
正常情况下,没有人出门买菜或者吃饭会携带如此巨额的财富。
而古装剧中的主角,要么是武力高超的大侠,要么是达官贵人或者是书香世家,基本上都实现了财富自由,这些人出门的时候选择用银子来支付就比较入情入理了。
银子
银子是大额货币
看多了古装剧,往往会给人一种错觉,仿佛在古代银子并不值钱。
因为电视剧里的主角很轻松就能拿出几十两银子,随随便便一个小官贪污就是万两以上。所以不少人才会觉得用餐后只留下一点散碎银子,根本就无法支付饭钱。
其实这都是影视剧中对主角财富的夸张描述,在古代,一两银子具备非常强的购买力,足够支付9成以上的食宿花费。正常情况下,只是吃饭或者住店,根本犯不上使用银子。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了解一两银子换算过来到底值多少钱?虽然古代和现代的产品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那粮食作为等价对比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碎银子
根据史书的记载,在明朝的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大概可以购买超过两石的普通大米。根据这个时期的度量衡标准,一石大米的标准重量应该是.5斤。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中国的一斤和现代略有不同,整体会更重一些,换算成现代的度量衡应该是克左右。
也就是说,明朝的一石大米换算到现在是94到96公斤。这样看来,一两银子在当时的价值等于公斤大米,这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根据如今中国的平均大米价格换算就能知道,古代的一两银子相当于如今的块钱。
由此可得,一两银子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货币单位,具备了很强的购买力。
银子
可以这么说,在古代能够面不改色地拿出一两银子来结账的人绝对是非富即贵,家里肯定是大有来头的。面对这样的豪客,店小二忙着招待还来不及,哪里会担心他钱不够付账呢?
要知道,即使是在经济已经非常发达的当下,人均消费在元左右的餐厅也并不多见。
正常来说,古代普通人吃饭和住店都是使用铜板来交易的,而1两银子正好约等于个铜板。古代的普通酒楼,一顿饭价钱根本不会太高,基本就是在个铜板左右。
因此,如果有客人拿出散碎银子来支付饭钱,店小二需要担心的不是对方给的钱是否足够,而是要看店铺能不能找开。所以当大侠们说出“不用找了”的时候,无论是店小二还是老板都非常兴奋,它意味着这顿饭将获得超高的收益。
古代吃饭
碎银如何交易
看到这里,想必不少人会有个新的疑问,既然银子这么值钱,那影视剧中直接付一锭元宝的时候,店家能找开吗?如果找不开,把剩下的当小费岂不是太亏了?
这一点也是影视剧对观众的误导,因为一锭元宝最轻都要10两,相当于两万块钱。在古代只有做生意或者是极少数情况下才会使用到,基本不会有人日常携带银元宝买东西。
大部分情况下,即使是有钱的商人,日常消费的时候最多也就是使用碎银。
古代的钱庄会把一部分元宝制作成碎银子,步骤也很简单,先把它熔化成银水,然后倒到特制的小坑中,等到银水冷却后就成为了不同规格的碎银。
银子
这样的碎银子重量比较轻,在日常消费的时候可以很顺畅地使用。
商家收到是的碎银子最终也会流入到钱庄里,后者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碎银子之后,会把其中一部分重新熔炼为元宝。
因为制作工艺和使用材料的不同,碎银子其实有成色之地,最顶级的被称为纹银,这个字眼在影视剧中出现得非常频繁。
和元宝不同,碎银子的规格是随机的,很难明确其重量,难以直接确认其价值。不过这不是什么难题,大部分的店铺都配备有专门的银子称量工具,也就是所谓的戥子。
银子
戥子是古代很常见的一种精确测重工具,一般用来称量一些贵重的物品,它的精度极高,最小单位可以到厘。因此,它是最适合称量银子的工具,普及率很高。
和铜钱不同,碎银子的找零其实非常简单,只要取出足够付账的部分就行了。银子本身偏软,使用专用的剪子或者凿子就可以轻易进行分割。
店家只要剪下适量的碎银子,称重之后根据饭钱多退少补就能轻松结账了。
这个步骤执行起来是要耗费一定时间,而且会把碎银子弄得更零散。因此很多江湖豪侠或者真正的有钱人索性就不要零头了,把多出来的部分当做奖赏店家的小费。
古代吃饭剧照
为何会留银即走
可以肯定的是,出现留银即走的情况,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客人对自己的花费了如指掌,能够第一时间给出恰好或者是稍稍超出的碎银子,这样才不会被店小二阻拦。
所以这样的情况一般发生在店铺的熟客身上,他们来消费的次数很多,自然知道自己点的菜要花多少钱。酒足饭饱之后很轻松就能计算出花销,留下适合的碎银。
而且大部分店小二在在经过长年累月的工作后,对于碎银子的重量和成色已经有非常清晰的判断了。
基本上看一眼就能知道价值几何,根本不需要专门花时间去称量和数钱。
银子
那些付钱后直接走人的贵客之所以没受到阻拦,就是因为店小二看了一眼后就知道他们付的钱已经足够了,自然不会横加干涉,败人兴致。
而且因为这样做的都是熟客,即便这一次留下的银子略有不足,以往多给的零头也足够抵消了。
在真实的历史中,此类情况当然是少数,大部分客人都是清清楚楚结账后,才会起身离开。比如专门表现客栈经营的影视剧《武林外传》中,里面的客人都是问清楚食物价格后才给出相应的碎银,基本上没出现过“不差钱”的豪客。
至于一些影视剧里,客人在吃完饭或者住店之后,直接给老板或者小二拍下一块大元宝的情况,就根本是天方夜谭了。除了青楼楚馆,日常的食宿消费完全不可能达到使用银元宝的标准。
《武林外传》剧照
结语
总的来说,即便是散碎银子,在古代也具备很强的购买力,能用这样的钱在酒楼或者客栈付账,绝对是非富即贵的。这样的人结账不仅分毫不差,往往还包含不少小费。
影视剧毕竟不是真实的历史,其中少不了戏说或者夸张的成分,而且很多情节就是为了塑造人物性格和制造冲突而存在的。
因此,即便是严肃正剧中展现的内容,也不能完全采信。
它更多是启发观众了解历史的窗口,而不是对后者的一比一还原。
参考资料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吴慧
《喻世明言》——冯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