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师称,自年以来的低迷之后,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出现新的“超级周期”。尽管总能找到大宗商品长期走强或走弱,但是找到每次波动之间的差异很重要。比如目前大宗之王铜走牛的周期最为明显,此外锂和稀土同样持续走牛。
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已经收回年的失地,在大多数情况下,其走势已经超过疫情爆发之前的水平。中国自年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伴随着先进企业疫苗推广而来的经济复苏,极大的推动了商品需求,此外对石油、铜和一些食品等某些项目的供应限制,也支撑其价格向上调整。
关于“超级周期”出现的可能性,分析师预计在绿色基础设施方面的公共支出计划的推动下,美国(可能还有欧洲)的宏观经济也在强劲增长。
为什么大宗商品价格如此具有周期性?
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上升阶段通常发生在强劲的需求趋势下,通常与需求与供应缓慢形成明显对比,而随着供应增加,需求增长放缓,周期进入下行阶段。大宗商品超级周期不同于偶尔的供应中断,因为高或低的价格会持续一段时间。
观察自19世纪末以来的四个不同的商品价格超级周期,可以与地球上某些地区的剧烈结构变化和相应的增长期联系起来。
如年到年的周期——其上升和下降阶段与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化相吻合。
年至年的周期,其上升阶段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全球重新武装的开始。
年至年的周期,反应了欧洲、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再工业化相关的繁荣期。
最后,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并持续到现在的周期主要与中国快速工业化到再平衡阶段有关。这一时期全球经济的高增长模式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从自然资源(即商品)中创造了更高比例的国内生产总值。
如下图描绘了最新的超级周期,根据标普GSCI现货指数衡量,该指数跟踪24种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年的突然下跌主要反映了石油价格的大幅下跌,因为美国页岩气和石油改变了供应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受年疫情大爆发影响之后,年该指数上升了近25%。
某些商品走势更有章可循
不同商品走势都反应各自的供求状况,但总是能找到共同波动的时刻,这就构成了商品价格超级周期,但投资者不应该忽视其中的差异。
以石油为例,当流动性限制直接影响到对石油衍生品的需求时,石油价格在年暴跌。在OPEC及其合作伙伴减产的帮助下,石油最近以创纪录的速度迅速复苏。但需求的复苏是渐进的,随着疫苗接种的展开和旅行限制开始逆转(尤其是在发达经济体),预计到年才会稳定。不过,全球闲置石油产能水平依然很高。
此外,农产品价格比一年前上涨了20%,达到了近7年来的最高水平。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一些粮食商品供应减少,特别是玉米和大豆,基于中国对饲料的强劲需求,以及美元贬值。大豆价格最近达到了八年来的最高点。
欧亚集团近日发表的一份报告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