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盗捞者
20世纪80年代,是海上寻宝的疯狂年代,众多海外盗宝者利用各种手段对我国南海海域的海底文物进行大肆盗捞,然后将盗捞文物公开拍卖,赚了很多很多不义之财,而损失的却是我堂堂大中国。
盗捞中国南海沉船文物的代表就是英国人哈彻,他先后盗挖了很多沉船上的瓷器,数量多达百万件,为了达到物以稀为贵,一次他曾亲手毁掉了60多万件瓷器,保留下23.9万件用于拍卖。
盗捞者哈彻
年4月,当23.9万件中国文物,齐刷刷亮相荷兰阿姆斯特丹,在嘉士德中国文物专场拍卖会上时,我国使馆人员震惊了,急电国内,寻求解决办法。面对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中国*府多次与哈彻交涉,可最终却无法阻止这次拍卖会的举办,为了研究这些中国海底瓷器的价值,国家文物局决定派人参加此次拍卖。
两位中国瓷器专家冯先铭和耿宝昌怀揣着国家给的3万美金来到了荷兰,当时他们得到的指示是购买几件瓷器用于研究,购买金额不得超过瓷器本身价值的三倍。
哈彻(左)和他盗捞的瓷器
当冯、耿二人来到拍卖现场希尔顿酒店时,看见酒店外排满顶级豪车,这时他们才知道这次以“南京船货”命名的拍卖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大富豪。主办方对于中国的来客相当重视,带着冯先铭和耿宝昌对拍品进行了全方位的阅览,同时,将象征着贵宾的1号拍卖牌,给了两位中国专家。
可是在10天的拍卖活动中,这批中国瓷器拍卖实在太火爆了,还没等两位中国专家举牌,叫价就远远超过其本身价值3倍,最终成交价格都高于起拍价格的10倍以上,两位专家眼睁睁地看着中国文物在自己跟前被买家拍走,却毫无办法,那种痛和屈辱难以形容。最终他们还是带着3万美金回国了。
回国之后,耿宝昌向国家文物局递交了一份书面报告,建议中国考古应该逐渐向水下考古领域拓展。
70年代末,我国陆地上的考古工作重获生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但因各种工程建设的规模极大,各地抢救性的发掘工作太多,大家还顾不上去考虑开创中国的水下考古学事业。
荷兰拍卖这件事,彻底激发了*府与考古界建设我国自己的水下考古事业的决心。国家有关部门迅速于年7月9日,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共同认为中国应该制定水下文物的保护法规,并且尽快建立水下考古学的业务机构。
年3月,“国家水下考古协调小组”建立,负责审定和协调开展水下考古的重大规划和重要实施项目;在此基础上,国家博物馆决定成立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与此同时,一艘中国沉船引起了文物局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