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卖“叮叮糖”。
红网时刻11月27日讯(蓝山站记者李忠仁)挑着扁担,扁担两头挂着两个箩筐,萝筐上再放个小簸箕,簸箕上放着白色的麦芽糖,一路走一路用一个小锤敲在弯成马蹄形糖刀上,发出清脆的叮-叮-当声,因此麦芽糖又被冠以“叮叮糖”的称号。八九十年代,在村里听到叮-叮-当声,便马上吸引许多小孩围观换取或者买,那个时候麦芽糖是可以用粮食来换的,也有些用牙膏壳、旧书报、废铜铁等可回收物品来换,换取的糖粒大小取决于你交换物件的价值多少。而现在以物换物的现象倒是不存在了,永州市蓝山县农村地区也少见“叮叮糖”,偶尔在蓝山县城还能见到,但“叮叮糖”的价格从那个时候的五六元钱一斤变成了现在的四元钱一两。
“叮叮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由含淀粉酶的麦芽作用于淀粉而制得。小锤落下,糖刀切入,原本貌似坚硬的“叮叮糖”分成了小碎块,捡一块放进嘴里,它会随着你的大力咀嚼渐渐柔软,慢慢拉伸,却又不肯轻易罢休牢牢粘在你的牙齿。
将“叮叮糖”切成小块。
“叮叮糖”的制作工艺颇为传统,先把米用水浸泡,待其充分吸收水分后倒进蒸笼,蒸至半熟再加入麦芽让其自然发酵;经过一段时间发酵,等米饭渗出糖水,再将糖水加热,蒸发掉多余的水分,便成了色泽金*的糖;等其冷却至温热、柔软程度刚好时,将其盘在木桩上不断拉伸,重叠,再拉伸,再重叠,如此反复数次,糖内充满气泡,色泽也就从金*变成米白。扯好的糖重新放入盘中,自然冷凝,一盘叮叮糖至此宣告成功。
售卖“叮叮糖”。
在蓝山县城经常听过“叮叮糖”敲打售卖的声音,自己每次都会买一些,售卖“叮叮糖”的生意也不错,但每次听其口音便知又是重庆那边的师傅来蓝山售卖了,几次询问其他人蓝山本地是否还有做的,都回答不知道,最后不了了之。对于蓝山当地人来说,这“叮叮糖”的记忆倒是儿时的,味道或许不再是蓝山本地的味道了吧!
儿时的记忆蓝山的味道(一)
儿时的记忆蓝山的味道(二)
儿时的记忆蓝山的味道(三)
儿时的记忆蓝山的味道(四)
儿时的记忆蓝山的味道(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