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旧时光阴不可追,梦回史书做看客。大家好,这里是旧梦。本账号将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读史观点,同时持续为您输出各类优质而又有趣的文章。
相信大家都对周董耳熟能详,也听过他的《娘子》这首歌,但今天我们讨论的并不是周董的这首歌写得如何。而是另一个由这首歌的歌词引出来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歌词中描写的这样一个情形:
一壶好酒再来一碗热粥配上几斤的牛肉我说店小二三两银够不够?
三两银子能不能买下这一壶好酒,一碗热粥,几斤的牛肉,换句话说,这银子,在古代到底有多少的购买力。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来梳理下我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历史
01古代钱币的发展历程
在远古时代,我们中华大地上的古人们,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开采银矿,金矿这些矿产,但他们又要进行货物的买卖,那怎么办呢?
我们聪明的古人就发明了钱贝这种东西,要知道,在那时,贝壳对于我们的先人们来说可是一种“奢侈品”,因此,那时的他们用贝壳作为钱也就不足为奇了。
出土的古代钱贝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开始普及,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因此,先人们开始使用青铜铸造的钱币,而这一时期,由于中华大地上战乱四起,国家繁多,因此,货币也有多种形式。
而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
战国各式各样的货币秦朝统一天下后,收归铸币权,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开启了普通民众使用最多,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铜钱的历史先河。
秦半两就像现在的人民币一样,有面额小的,自然就有面额大的,铜钱是面额较小的钱币,那白银和黄金自然就是面额较大的钱币。
我们经常在古装剧中看到银两的使用,其实这是错误的。要知道,在明朝,银两被作为货币,开始被广泛使用。
唐宋金时期是以银铤作为古代的流通货币,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银两,而是一种形式肾脏的白银形式,有趣的是,银铤因其形状类似猪的肾脏,地方百姓俗称“猪腰银”。
猪腰银至于黄金,那更不是一般人所能使用的了,在我国南宋时期,因为中国南北分裂,金朝和南宋之间贸易往来中黄金白银比较常见。
所以,从北方过来的土豪们不带铜钱,而带一堆金叶子和银子,到了南宋后再换成铜钱使用。金叶子因为质地柔软,还可以折叠甚至剪切,方便找零,而受到欢迎。
南宋金叶子现在出土的一些标明“十分金”的南宋金叶子,四张可以折在一起,重量正好是38-39克,接近南宋时的一两。这样更方便了,四张金叶子就是一两金子,分割开每张就是二钱五分。
了解完我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历史后,我们就可以回答那个问题了,三两银子,到底能不能买到哪些东西呢?
02银子的购买力
简单的对比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如按照古代的米价来换算一下
因为流年收成的变化,和农业发展的变化,这个计算结果并不能完全当真,但不论时代变化,米总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
据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5文钱,一斗米约12.5斤,够普通的小两口吃上一周的样子。通常一两银子折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斗米,也就是斤。以今天一般米价2.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今天人民币元的购买力。
唐代市集画而到了宋代,根据《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假定一两银子也是折一贯钱,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元左右。
清明上河图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8斤大米,二石就是.6斤。按现在的米价来计算,明朝一两银子约相当于人民币元。
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里皇帝都喜欢动不动就上次黄金万两。但事实上,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万两白银,就这,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因此,可以显而易见的说明,其实大多数的古装剧都是在吹牛。
朱元璋画像回到最初的问题,三两银子,到底能不能买一壶米酒,两斤牛肉呢?旧梦认为是绝对绰绰有余的。
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大多数的普通民众,一生中可能也见不到一粒银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古代银子的研究,正如马未都先生说的那样
钱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直接折射,中国铜钱造就中国财富,使中国避开了像欧洲那样,长达近千年的中世纪黑暗。
有时候,研究古人的钱币,其实就是从另一个方面重历了一次古人的柴米油盐,重历了一次古人的鸡毛蒜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