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史哲
重印好书
《汉画像之美——
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
汉画像及中国古代早期象征艺术研究的重要成果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朱存明著
ISBN:-7---9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年7月
定价:.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引言/第一章汉画像的发现与研究第一节什么是汉画像/第二节汉画像与中国的美学传统/第三节汉画像与美学研究/第二章汉画像研究的历史范式第一节金石学式的研究/第二节考古学式的研究/第三节文化学式的研究/第四节艺术学式的研究/第三章汉画像的美学研究第一节从图像志到图像学/第二节象征符号分析法/第四章汉画像产生的时代第一节经济背景/第二节文化背景/第三节政治背景/第四节厚葬习俗/第五章汉画像的分类第一节汉画像石/第二节汉代画像砖/第三节汉代壁画/第四节汉代帛画/第五节漆画、玉饰、铜镜纹饰/第六章汉画像石的区域分布及特征第一节山东汉画像石/第二节苏北、安徽、浙江汉画像石/第三节山西、陕西汉画像石/第四节河南汉画像石/第五节四川汉画像石/第六节汉画像石区域之间的交流/第七章汉画像的题材谱系第一节天文图像/第二节升仙图像/第三节历史故事图像/第四节祥瑞图/第五节战争图/第六节狩猎图/第七节庖厨图/第八节乐舞百戏图/第八章汉代墓室画像第一节墓室画像的由来/第二节墓室画像的图像分析/第九章汉代祠堂画像第一节何为祠堂/第二节祠堂的类型/第三节祠堂的文化意义/第四节祠堂的审美功能/第十章汉代棺椁画像第一节棺椁画像的来源/第二节棺椁汉画像的象征意义/第十一章汉阙及其画像第一节阙的类型及功能/第二节现存的汉代画像石阙/第三节汉画像中的阙/第四节汉阙的象征意义及其审美价值/第十二章汉画像与道家审美观第一节汉画像中的道家审美观念/第二节道家对汉画像内容的影响/第三节道家对墓地建筑形制、结构的影响/第十三章汉画像与儒家审美观第一节汉画像与儒家思想/第二节汉画像与儒家美学观/第十四章汉画像中的佛教内容第一节佛教初传及其影响/第二节汉画像与佛教相关的内容/第三节汉画像中莲花图像及其他形象装饰/第十五章“十字穿环”与“二龙穿璧”第一节“十字穿环”/第二节“二龙穿璧”/第三节伏羲女娲/第十六章汉画像宇宙象征主义图式的美学意义第一节宇宙形态论/第二节阴阳气化论/第三节天圆地方/第四节天地生成/第五节死后的世界/第十七章汉代美学与汉画像艺术第一节汉初“黄老”之学影响下的美学与汉画像/第二节经学美学与汉画像/第三节谶纬美学与汉画像/第十八章汉画像审美观念的根源第一节语言与图像/第二节符号的象征/第三节铸鼎象物/第十九章汉画像传统审美观念的现代意义/参考书目/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从汉画像的发现与研究写起,对汉画像的概念、研究状况、生成背景、汉画像的分类、地域分布、题材谱系、汉画像与道儒佛教思想之关系、汉画像的美学背景及现代意义等,都展开了系统的探索。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作者把汉画像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美学的高度,在现代美学的学术视野上,去挖掘汉画像所表现的汉代民族的审美意识形态,提出汉画像是一种象征主义艺术的新观点。这在视觉文化日益成为当前重要研究领域的今天,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汉民族的审美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简介
朱存明,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台湾辅仁大学客座教授、江苏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文艺学博士。兼任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学会理事、江苏省地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汉画像之美——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商务印书馆年出版。
中国古代的图像世界,就是中国古代的形象记录,它更加生动、具体、直观,有更大的审美张力。汉画像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作为一种图像的直觉呈现,相比于文字叙述更接近于表现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所以今天能够通过研究汉画像,探讨汉代审美文化、指出中国美学潜在的思维结构,对于我们来说是相当珍贵的。
汉画像传统审美观念的现代意义
朱存明
图像的世界并不是后现代文化的唯一特征,古代文化也有一个图像的世界。中国文化本来是重视图像文化的,可惜后来这个传统没有得到发扬光大。传说中就有夏“铸鼎象物”的审美观。《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可见“图”和“书”在古代是并重的,而且由来久远。可惜后来,图谱日亡而书独存。汉代图像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古代审美观提供了新的对象、新的视角。
汉画像不仅是汉代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且是当时人们审美幻象的表现。这种审美幻象带有汉代人意识形态的性质,它以符号的方式,在汉代的视觉图像中得到象征性的表现。作为刻画在祠堂、坟墓、石棺、石阙或帛上的图像,系统地表现了汉代人的宇宙、时空、生死、人鬼、仙妖等观念。天、地、人等都在一个大的象征系统中得到符号式的呈现。汉画像审美的根源是符号性的隐喻象征。这一宇宙象征主义的图式,上接混沌未开的初民社会,下达现代人无意识的根底;它沟通了神话思维的怪诞无稽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构模式;它不仅表现为人对现实世界的生活图景,而且表现为人对死后世界的理想建构;它从神话、巫术、宗教而走向一种审美的幻觉。宇宙象征主义发轫于人和宇宙的关系,是人对外在世界关系反思的结果,但其根子却在人的社会关系上,宇宙的秩序只是人的社会秩序的象征的表现。它在汉画像中则表现为一种“天地相通”的巫术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天人感应”的历史观、“君权神授”的政治观、“尊天听命”的命运观、“不死升仙”的宗教观、“天遣祥瑞”的吉凶观、“天道自然”的审美观等等。
嫦娥奔月图
汉画像内在的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世界的构造及其形式在人心中的呈现;二是外在世界又必须转化为文化的存在才能被人所理解和掌握。因此建立在自然之道上的文化体系,是人文创造的另一世界,它表现为人的语言、符号、图式。世界与心灵相遇,通过人的直觉、符号、意识和无意识达成一种隐喻的象征表现,从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根基与审美的根基。汉画像是汉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图像呈现,表现为一种宇宙象征主义的图式。
汉画像属于黑格尔的象征型艺术,它对我们今天的审美,仍然具有意义。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宇宙象征性的。在这一体系中,不仅可以容纳合理的、有秩序的事物,甚至连各种怪异的、矛盾的、邪恶的事物都在这一宇宙统一的整体中得到表达和综合。通过用宇宙论的语言表达人类状况和存在活动,人类的存在就有了意义。当人类被放置在这样一个宇宙的系统中,也就不会有一种“孤独”的感觉。在资本主义产生以前,世界还没有被“祛魅”,世界的结构就是一个巨大的象征体,是有生命的,有神性的存在物。这种对人类原始文化象征的考察,对汉画像的象征研究起到启示作用。在中国汉代,特别重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天人关系一直是学术探讨的对象与政治信念的支撑。作为表现死亡的艺术,画像石、画像砖则是那个时代宇宙观的表现载体。不仅地上的祠堂画像是宇宙观的形象体现;地下的墓穴,也是宇宙的象征表现。天文图、祥瑞图、升仙图,无不是在一个宇宙象征的模式中加以图式化的。这一点对文化的研究很重要,晚近的象征人类学认为,人的本质性的规定就是人采用象征的符号来掌握世界。人类的知识不是一个逻辑的建构,而是一个实践的创造,在客观化的行为模式中创造一个符号的世界来加以象征。因此文化就是象征性的。不同的文化类型,只是这一象征在不同层面的展开。但文化总是具体性的,各时代和各民族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象征便有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本课题研究是一种文艺美学的研究,与考古学的、美术学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该课题着重对汉画像作图像学的(Iconology)分析,研究汉画像中的符号系统的象征世界,着眼点在汉画像的表征功能和意义探讨。通过此课题研究,我想从理论上揭示汉代中国人象征世界的符号系统的能指与所指,排列出汉画像的象征谱系,从而探讨汉民族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的深层的原型结构和众多母题和类型的结构模式,分析汉画像叙事语言的语法形式。本课题研究在理论上可促进文化符号学、汉画图像学、视觉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从实践上,可以帮助我们解析伟大的中华古代文明的意义内涵。这种意义世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从而促进中国文化在21世纪的伟大的复兴。
本课题的研究,遵循了历史的方法,首先确定汉画像的图像志。由于资料还散见于全国各地,近几年来我进行了必要的田野调查,一方面参观了专业博物馆,另一方面实地考察了祠堂、汉墓等,还从民间搜集散见的拓片资料几百种。在尊重历史材料的基础上,我采用符号学的分析法,运用哲学、美学、神话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学科知识,分析其象征世界所形成的汉民族古老的审美观念。具体操作上采用了“三重证据法”,即考古资料和汉代文献资料,加上现代人类学的新的理论支点来揭示汉代人图像中的意义世界。
杂技图
虽然我研究的是汉画像的美学问题,但运用的方法则是西方现代学术的。我把汉画像看作是一种图像,企图以此作为突破口来破译其中的文化意义,因此我采用了西方的图像学理论、符号学的方法和福柯的话语分析理论。
中国汉画像的研究还处在图像志的阶段,历史要求它必然向图像学的方向发展。由于图像本质上是符号象征的,所以,图像学的研究通过视觉图像的符号去破译其象征的内涵就是研究的中心和重点。当然,图像绝不是文献的视觉化,图像的象征内涵和意义也不是文献的意义可以包容的。图像本身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确定图像本身的意义就是图像学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福柯知识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也对我的研究有极大的启示。他建立的是一个“谱系学”的“真实的历史”。他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理性、传统、历史学的神话下发掘间断性、断裂、界线、裂口、个体性、转换、差距、力量关系,区分、分离和分散事物,释放歧异性和边缘因素,突现的是无先验主体的分散的、散乱的、非中心的、充满着偶然性的多样化的空间。福柯所描绘的就是一个这样的象征和隐喻的世界,而符号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从此观点看,图画、图表、图案都是象征的符号,而不能说仅仅是记号和语言才是符号。
汉画像内在的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世界的构造及其形式在人心中的呈现。人的生命存在总依附于自然环境,时间空间是其存在的基本形式,对世界的理解和形象的呈现,就构成人赖以存在的基础,所以汉民族从古到今都注重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并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二是指作为有灵性的生命体,外在世界又必须转化为文化的存在才能被人所理解和掌握,因此建立在自然之道上的文化体系,是人文创造的另一世界,它表现为人的语言、符号、图式。世界与心灵相遇,通过人的直觉、符号、意识和无意识达成一种隐喻的象征表现,从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根基与审美的根基。汉画像是汉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图像呈现,表现为一种宇宙象征主义的图式。
因此,我认为汉画像艺术是一种象征主义的艺术,是一种宇宙象征主义的艺术。给宇宙一个固定的模式,并按这一模式的演变来生存,是整个人类文化的表现。中国古代文化表现为一种宇宙象征型的,就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千百年以来,对宇宙的言说一直是人类最激动人心的一个事件。
在理解宇宙象征主义的时候,米尔希·埃利亚德(MirceaEliade)的理论给我以极大的启示。他认为世界上有两种存在物,一种是世俗的,一种是神性的。神性是与世俗相对立的,宗教崇拜就是与神性打交道。他说:“当一棵树成为一种崇拜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棵受崇拜的树了,而是一个圣物,是神性的一种体现。”我们在汉代的画像艺术中看到这种神圣性,每一种图像都有世俗信仰的背景,归根结蒂都有“象征的”含义,因为每个图像中的符号都有超验的价值观念隐喻其中。埃利亚德把象征符号定义为,其作用是“暗示了超过自身的含义”,从而揭示了一种更基本和更有意义的现实。
交颈鸟
象征符号基本上揭示的是一种宇宙结构的构成,所以仅在直接经验这个层次上不可能认识这种结构。象征符号所揭示的世界是一个活的世界的整体,这不是一个用理性知识进行思考的问题,而是一个“直接知觉”的问题,因为象征符号的“逻辑”表明了它自己是“自成体系的认识方式”。因此,宗教的象征,是一种宇宙的象征论。通过宗教象征“把杂七杂八的现实世界统而合一”,就被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这一体系就具有了宇宙象征的意义。在这一体系中,不仅可以容纳合理的、有秩序的事物,甚至连各种怪异的、矛盾的、邪恶的事物都在这一宇宙统一的整体中得到表达和综合。通过用宇宙论的语言表达人类状况和存在活动,人类的存在就有了意义。当人类被放置在这样一个宇宙的系统中,也就不会有一种“孤独”的感觉。
汉代的人“就是生活在一种神圣化的宇宙之中”,他们对世界有一种基本的态度。给世界一个基本的结构,并在生活的实践中再造一个类似的结构,把它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列维―斯特劳斯和道格拉斯对原始文化的研究也是建立在这种结构模式之上。他们认为,古代人生活在一个活的宇宙中,人是活的宇宙的一部分,人与宇宙是一体的,不是分裂的、分化的或异化的,在资本主义产生以前,世界还没有被“祛魅”,世界的结构就是一个巨大的象征体,是有生命的、有神性的存在物。这种对人类原始文化象征的考察,对我们汉画像象征研究起到启示作用。
在中国汉代,特别重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天人关系一直是学术探讨的对象与政治信念的支撑。民俗中充满宇宙的象征主义信仰。作为表现死亡的艺术,画像石、画像砖则是那个时代宇宙观的表现。不仅地上的祠堂画像是宇宙观的形象体现;地下的墓穴,也是宇宙的象征的表现。天文图、祥瑞图、升仙图,无不是在一个宇宙象征的模式中加以图式化的。这一点对文化的研究很重要。晚近的象征人类学认为,人的本质性的规定就是人采用象征的符号来掌握世界。人类的知识不是一个逻辑的建构,而是一个实践的创造,在客观化的行为模式中创造一个符号的世界来加以象征。因此文化就是象征性的。不同的文化类型,只是这一象征不同层面的展开。但文化总是具体性的,各时代和各民族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象征便有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式。近年国内学术界认识到:“象征,是中国文化中最为普遍但又未被充分重视和理解的文化现象之一。”为了促进研究的深入,翻译介绍了一些西方人论述文化象征的著作。文化象征来源于极古老的文化传统,远古的巫术、神话、仪式、宗教、民俗、信仰,往往是文化象征的源头。中国审美文化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在它的象征性,了解中国文化首先就是要从人类大量的历史材料中梳理出一条象征符号的线索,从知识考古学方面来确定其象征内涵。费迪南德·莱森曾说:“中国人的象征语言,以一种语言的第二种形式,贯穿于中国人的信息交流之中;由于它是第二层的交流,所以它比一般语言有更深入的效果,表达意义的细微差别以及隐含的东西更加丰富。”
汉代图像的出土,为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古代审美观提供了新的研究的对象。传说中就有夏“铸鼎象物”的审美观。“图”和“书”在古代是并重的。《山海经》本来就是图文并茂的。可惜后来,图谱日亡而书独存。郑樵在《通志·总叙》中说:“河出图,天地有自然之象,图谱之学由此而生;洛出书,天地有自然之文,书籍之学由此而生。图成经,书成纬;一经一纬错综成文。古之学者左图右书不可偏废。刘氏作《七略》收书不收图;班固即其书为《艺文志》。自此以远,图谱日亡,书籍日冗,所以困后学而堕良才者,皆由于此。”
牛郎织女图
从本质上看,文字与图像的表现形式都是象征。理解象征是我们理解汉画像意义世界的关键。在中国“象征”是表示人的身份的符征,是命相学中的征兆或下层社会中的暗语、记号等。据说最原始的象征例子是一枚钱币或指环,它被一分为二,使其互为标志以证明持有者的身份。中国古代的“兵符”即属此类。在文化的发展史上,一个具体的东西,图像、记号、符号等可以表示其他的东西,或承担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符号的象征。但是象征作为含有认识论问题的理论意义,却没有在认识论里得到很好的阐释,象征作为形象的表达也未能在美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中国文化是最具有象征性的,如原始彩陶图案、原始岩画图像、汉字、青铜器装饰、《周易》的符号象征世界、汉画像中的图像符号等,但在中国的文化研究中,对象征文化的探讨还是极不够的。在精神分析学和人类学领域,象征则得到较多的研究和阐释。弗洛伊德使用象征的升华,来说明心理对无意识压抑的呈现。拉康则在人的精神三层次(形象、现实、象征)上突出象征经验的重要性。荣格的学术观点表明,象征是人类全部活动的基础。在晚年,他组织编写了《人类及其象征》一书。荣格认为人的每个表现形式都同原型本身有象征性的关系,象征是自然的产物,也体现了文化的价值。他还给象征下了一个简捷有力的定义:“当一个字或一个意象所隐含的东西超过明显的和直接的意义时,就具有象征性。”荣格还分析了原始文化和人类梦境中的许多象征符号。他认为,原始艺术是象征性的,由个人无意识创作的艺术品是符号性的。苏珊·朗格继承了卡西尔的象征理论,并运用于美学的研究,她认为艺术形式就是一种情感的符号象征。近代以来,中西学术的交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的研究吸收一些西方的成果和方法,这有利于揭示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