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看见皇上一高兴动不动就赏赐千金万金,皇上真的如此"挥金如土"吗?真的有数不清的金子和白花花的大银子吗?而且真的就赏赐黄金百两甚至万两吗?
就算皇帝真的大手大脚,国库里是否有这么多的黄金储存来供皇帝赏赐呢?今天我们就聊聊古装剧里的"金"到底是什么。
一、古籍中的"金"是什么我们先来看看在古籍中熟悉的"金"。韩信落魄时曾被漂母救济过,后来韩信出人头地,被封为了楚王,他就马上找到漂母并赠予她黄金千两。这里的真金千两其实就是给了她一千块金饼,货真价实的黄金。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正要实施变法,当时正值战乱频发,为了树立威望,商鞅下令在京城南门外树了一个三尺高的木头,并当众许诺:凡能将这柴运到北门的,就得十两赏金,围观群众都不相信这么简单的事情能得到如此高的回报,以至于没有人会去尝试。
商鞅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重赏之下一定有勇者。最后有人站起来把木头抬到北门。这次有人出来搬了,他搬了,商鞅也真的给了他五十金。这里的五十黄金也是真金。
而且就史书上面记载的赏赐来看,赏赐黄金千两的皇帝少之又少,这不仅是因为黄金稀有珍贵,而且即使国家财大气粗,珠宝富足,想给人黄金万两的皇帝也很少。甚至如果皇帝真的把一千两给了一个妃子和大臣,很大可能都是铜钱。
每个朝代的货币和相应的计量单位是不同的。汉代以后,金后面加个"两"字可以代表皇帝赏赐的是黄金。当皇帝下令奖励一万钱时,就是一万枚铜币。
明清时通常看有没有单位来区分,加了单位的就是黄金,没加单位的就是白银或者铜。
东汉以后,黄金在社会上的使用并不多。因此在东汉以后的古籍中。如果奖赏是金子,它会清楚地告诉你有赏金多少两。而"十万金"就是我们常说的铜钱。所以我们再来看一看:"米贵,一斛万钱",这里就是铜钱。一文钱就是一枚铜钱的意思。
李自成想要抓住崇祯皇帝,不惜用赏金千两作为抓住崇祯的赏赐。李自成的赏金说的很清楚,是金的,不是银的,铜的。征皇帝的奖赏不可能是一千块铜板,若真是一千铜钱那李自成多小气啊。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规律,如果书中说的是一金,没有说多少两,那说的就是银子或铜钱,若说的是金千两万两,那就是黄金。如清代对部落的赏赐,"月赏金五十两",这里指的就是黄金。
二、不同时期的"金"不同春秋时"金"通常指青铜。当时不太流行金子。可以在百度百科上看到,金本义为赤金,也就是铜,引申为金属总称,后词义缩小为黄金。可以看出"金"最初指的就是铜,到了后来才指黄金。
战国时期"金"并不一定指黄金,而是指许多金属,大多是具有相同的颜色的铜。比如金株指的就是铜。还有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叫的是"金文"而不是"青铜文"。
到了西汉,金子作为货币使用,使"西汉多金"的黄金成为汉朝的特点。有时候会有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赏赐。史书上有记载王莽娶皇后就用了黄金三万斤。
汉代的墓葬里也出土了很多黄金,出土的黄金主要呈马蹄形或饼状,每件都是"一斤",十六两为一斤,一两大概15.克。今天出土的金饼马蹄金约克,但金子稀少不会成为主流货币而是称量的货币,所以汉代时,通用的主流货币还是铜钱。
黄金作为货币后也要先换成铜钱才能在市场流通,最后黄金都到了上层人的手里。宋以后金量减少,到了明之后"金",而这个"金"一般指的是黄铜。
"金"在旧的解释中也有货币和铜的意思,当时流通的货币当然以铜为主,而古代的铜也是一种贵金属。黄金在自然界储量稀少,故又指高贵、贵重之物。等元代之后,银子流行,相互之间当然可以兑换。
因此冯球给妻子买了一个玉钗值七十万钱,就一个玉钗的价格七十万,虽然看起来数量惊人,实际上也就两银子。
三、赏赐万"金"的"金"不是真金看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了,赏赐万金的"金"自然不是真金。先不谈那个朝代黄金的多寡,若是像电视剧里那样这个赏赐万金那个赏赐万金,恐怕用不了多久国库就空了。
《汉书》中有记载,卫青和霍去病因攻打匈奴有功,汉武帝就赏赐两人共五十万金。虽然黄金是汉朝的法定货币,但西汉每年获得的金都才公斤左右。那个时候的五十万斤相当于现在的12.5吨。这两个数字比对可以推断出,汉武帝赏赐的其实只是铜钱。
有人可能会疑惑中国古代那么多金子,现在怎么只有那么多。一是建筑和陪葬用了不少,有很大一部分都随皇上进了地下。二是乱世时贵族们把黄金大量藏起来,后来就失传了,三是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用大量黄金购买了西域珍宝。还有就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用黄金制作佛像,泥金写经,把大量黄金消耗掉了。
黄金在古籍中通常直接就是叫黄金,黄金万两通常是黄铜一万两。如果皇帝真的可以随便你赏赐万金,那可以称他为最幸福的皇帝了。实际上如果皇帝想要奖励别人的话,他不得不参考国库政治部的意见。
有时甚至赏赐几匹丝绸都会被上书说不妥。就算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昏君,不仅浪费国库,还掠夺人民和享乐大臣的财产,怎么会这么慷慨呢,随随便便就奖励别人一万两呢。
参考文献:
《汉书》班固
《史记》司马迁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