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入行开始就接触了套利,一直钟情于斯。十年的套利研究经历,让我对市场的理解更加细腻。从套利的角度去看市场,比从单边的角度看得更精细,可以对行情进行“庖丁解牛”式的分解。套利本身也经历着内涵(驱动)和形式上的演变,而且一直随着市场在更新、发展。
年至年当时对套利的理解虽然一直在深化,但还是停留在套利本身,有时甚至“为赋新词强说愁”,思维禁锢在“双边”这种形式上。年开始,突然意识到,其实在理解套利的过程中,有很多是对单边驱动的理解。本可以建立更广义的策略形式,而不只是局限于套利这个形式。年开始总结前几年的经验,形成理论框架,在驱动分析、策略构建上形成体系。将原来的套利体系,拓展为商品分析体系。
今作套利系列文章(《回顾篇》、《功能篇》、《策略篇》),一为回顾,二为与同好者交流,切磋。
一套利的定义
1.1广义上的套利
套利也叫价差交易,指在买入或卖出某个标的(可以是电子合约也可以是实物)的同时,卖出或买入相关的对应标的。当这两个标的的价差发生变化时,在各自市场上进行平仓(与原交易方向相反)操作,以期望获得价差变化带来的收益。
在形式上,标的可以有多种呈现方式,比如现货、期货、期权等等,甚至直接有价差合同,互换合同。它们可以是同一形式不同市场的,也可以是相关市场不同形式的,只要二者高度相关,最终能实现同时平仓获取价差变化。
在内涵上,一般指同一标的在不同形式或市场上的一买一卖,最典型的比如期货的月间套利,或是基差交易。但不少投资者将对冲也纳入到套利中来,最典型的比如强弱对冲,或是保护性对冲,其本质是规避系统性风险时两个反向单边头寸的组合。
1.2常见分类
套利分类也有很多种,主要是因为对套利的界定不一样,分类的角度也不一样。这里从套利的驱动因素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统计套利——统计套利是最广为人知的,单纯统计某两个标的在历史上的价差水平,当价差严重偏离其历史水平时进行套利,以期价差回到正常水平,获取价差变化带来的收益。比如有色贸易企业会作铜、锌、铝之间的价差统计套利,而很多程序化交易者也会进行统计套利。这种套利的优点是逻辑简单,易跟踪,操作也便利。缺点是,一般价差偏离正常水平,必然有其背后的逻辑存在,有时甚至会存在很长时间,如果此时纯数据层面进行套利操作,损失会很大。比如金银比价、焦煤焦炭比价、铁矿螺纹比价等等,均出现过此类情形。
逻辑套利——逻辑套利(含事件套利),一般做基本面交易的投资者都会参与。当基本面发生明显改变,且其对不同合约(或标的)的影响程度有差异、方向有差异时,顺势操作以获得价差变化带来的收益。最典型的就是事件性驱动套利,如白糖霜冻,橡胶洪水,黑色政策,化工检修,农产品进出口政策,美豆生长情况等,经常出现此类机会。其次就是产业链利润回归驱动下的套利机会,比如黑色,化工经常有此类机会。最后更常见的就是基于单边驱动下的价差判断。这种套利的优点是驱动较为稳定,机会较多,缺点是对基本面要求比较高,机会相对难把握。
结构套利——结构套利是指在行情相对稳定或特别极端的情况下,通过买入贴水卖出升水操作,在移仓或驱动回归时获取升贴水回归收益的操作。如在行情相对平稳时,买入贴水锌卖出升水铜,在一定时间后(有色一般为一个月),进行展期或是平仓。多头获取贴水收益,空头获取升水收益。这种套利的优点是风险收益可预知,缺点是对行情的稳定性要有很好的把握,否则单边波动幅度大于升贴水,利润会被侵蚀。
波动套利——波动套利是指两个不同但是相近的标的,在同一时期的同一个驱动逻辑下同向波动,但是因个性差异(如估值、安全边际等等)导致波动率不一样,则做多高波动标的,做空低波动标的。比如金银比价,螺矿,TA/BU等等。这种套利一般用于单边驱动的末期或转折期,在单边驱动力依然很足时,直接做多高波动标的即可。
1.3本文所指的套利
本文所指的套利,是基于明确逻辑下,两个高相关性标的之间的一多一空操作。如上述的逻辑套利、结构套利和波动套利。
广义上的套利,其实很多本质上是单边,将单腿分解后又是一个套利,即是4腿转化为2腿。如买A1卖A2,买B1卖B2,而由于投资者又认为A2强于B1,所以他选择买A1卖B2。在此“转化”过程中,逻辑可能会弱化或是消失,从而使转化后的头寸风险与收益同步放大,其单边性质更浓。
所以本文从最基本的套利套路上来分析,从最本质上来梳理套利。
二套利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