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头
ChuānWūTóu
川乌(《金匮要略》)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夏至至小暑间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茎叶,然后将子根摘下,与母根分开,抖净泥土,晒干。
草本植物,块根倒圆锥形,长2-4厘米,粗1-1.6厘米。茎高60-厘米,中部之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等距离生叶,分枝。
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茎中部叶有长柄;叶片薄革质或纸质,五角形,长6-11厘米,宽9-15厘米,基部浅心形三裂达或近基部,中央全裂片宽菱形,有时倒卵状菱形或菱形,急尖,有时短渐尖近羽状分裂,二回裂片约2对,斜三角形,生1-3枚牙齿,间或全缘,侧全裂片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短伏毛,背面通常只沿脉疏被短柔毛;叶柄长1-2.5厘米,疏被短柔毛。
顶生总状花序长6-10厘米;轴及花梗多少密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柔毛;下部苞片三裂,其他的狭卵形至披针形;花梗长1.5-3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长3-5毫米,宽0.5-0.8毫米;萼片蓝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自基部至喙长1.7-2.2厘米,下缘稍凹,喙不明显,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无毛,瓣片长约1.1厘米,唇长约6毫米,微凹,距长2-2.5毫米,通常拳卷;雄蕊无毛或疏被短毛,花丝有2小齿或全缘;心皮3-5,子房疏或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蓇葖长1.5-1.8厘米;种子长3-3.2毫米,三棱形,只在二面密生横膜翅。
花期9月至10月,果期10月至11月。
主要栽培于四川、陕西。野生种分布辽宁、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干燥的子根,圆锥形,长1.5~3厘米;直径1.5~2厘米。表面灰褐色,有细的纵皱纹,顶端有凹陷的芽痕,侧边常留有自母根摘寓的痕迹,下端尖,周围有数个瘤状隆起的支根,习称"钉角"。质坚实,难折断,断面外层褐色,内面为灰白色,粉性,横切面有一多角形环纹。无臭,味辛辣而麻舌。
干燥的母根,呈瘦长的圆锥形,或带有残余的茎杆,体长3~7厘米,直径1.5~3厘米。表面棕褐色,皱缩不平,或有锥形的小瘤状侧根,并具割去附子后遗留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粉白色或微带灰色,横切面可见多角形的环纹。无臭,味辛辣而麻舌。均以个匀、肥满、坚实、无空心者为佳。
生川乌:拣去杂质,洗净灰屑,晒干。制川乌:取净川乌,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漂至口尝仅稍留麻辣感时取出,同甘草、黑豆加水共煎煮,至川乌熟透,内无白心为度,除去甘草、黑豆,晒晾,闷润后切片,晒干(每川乌斤,用甘草6斤,黑豆10斤)。
:辛,热,有*。
①《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主治秘要》云,性热,味辛甘。
②《东医宝鉴》:性大热,味辛甘,有大*。
③《医家心法》:辛,温,大*。
④《长沙药解》:味辛苦,性温。
:心;肝;脾;肾经
①《要药分剂》:入髀、命门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厥阴、少阴经。
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
①《珍珠囊》:"去寒湿风痹、血痹。"
②李杲:"除寒湿,行经,散风邪,破诸积冷*。"
③王好古:"补命门不足,肝风虚。"
④《王氏究原方》:"性轻疏,温脾去风。"
⑤《纲目》:"助阳退阴,功同附子而稍缓。"
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阴虚阳盛,热证疼痛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莽草为之使。反半夏、栝楼、贝母、白蔹、白及。恶藜芦。"
②《药性论》:"远志为使。忌豉汁。"
①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川乌(生,去皮尖为末)。用香熟白米粥半碗,药末四钱,同米用漫火熬熟,稀薄,不要稠,下姜汁一茶脚许,蜜三大匙,搅匀,空腹啜之,温为佳,如是中湿,更入薏苡仁末二钱,增米作一中碗服。(《本事方》川乌粥法)
②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川乌头二两(去皮切碎,以大豆同炒,候豆汁出即住),干蝎半两(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酽醋一中盏,熬成膏,可丸,即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酒下七丸。(《圣惠方》)
③治风寒湿痹,挛痛不能步握:五灵脂、川乌(炮去皮、脐)、苍术(薄切酒浸,干)各二两,自然铜(烧热)一两。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温酒下,渐加丸数;服至病除。(《普济方》乌术丸)
④治风腰脚冷痹疼痛,宜用贴熁:川乌头主分,去皮脐,生用。上捣细罗为散,以酽醋调涂,于故帛上撒之,须臾痛止。(《圣惠方》)
⑤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麻*、芍药、*芪各三两,甘草三两(炙),川乌五枚(细切,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上五味细切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金旺要略》乌头汤)
⑥治瘫缓风,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履步不正:川乌头(去皮脐)、五灵脂各五两。上为末,入龙脑、麝香,研令细匀,滴水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先以生姜汁研化,次暖酒调服之,一日两服,空心晚食前服。(《梅师集验方》神验乌龙丹)
⑦治口眼歪斜:生乌头,青矾各等分。为末,每用一字,吸入鼻内,取涕吐涎。(《箧中秘宝方》通关散)
⑧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一分(炮),赤石脂二分,干姜一分,附子一分,蜀椒二分。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丸,不知,稍加服。(乌头赤石脂丸)
⑨寒疝绕脐痛苦,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瘥,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大乌头煎)
川乌头与草乌头,在明代以前多统称为乌头。至《本草纲目》始明确区分,云:"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此说与目前商品川乌头、草乌头的来源基本符合。但川乌头之栽培,始见于《本草图经》,故宋以前所称之川乌头,似亦属野生之乌头。参见"草乌头"条。
亳州鑫绿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