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29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化工大学承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顺利进行。我校中药学院选派的参赛选手再创佳绩,18药学周义翔同学获得特等奖,18药学唐雪芳,18中药费景震、张美明同学获得一等奖,18中药蔡思远、耿冰洁、娄阳,18药学王洋、18中药制药朱星辰同学获得二等奖。
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化工大学承办的省部级学科竞赛项目,旨在促进首都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同时提高大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和实操能力。竞赛内容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的实验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常识等内容。来自首都20余所高校的近名学生参加了竞赛,共评出特等奖15人,一等奖81人,二等奖人。
为了备战本次竞赛,中药学院前期组织了院内选拔赛,由苏进、张园园、詹雪艳、张璐、韩宁老师担任评委,86名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最终排名前十位的同学经培训后推荐参加了本次北京市大学生实验化学竞赛。
我校参赛选手在本次竞赛中能与首都各高校化学、化工、农学、生物工程、药学等专业的学生同场竞技并取得优异成绩,既展示了我校学生扎实的基础化学实验能力,也是我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对本科生的专业基础、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结果。
出品丨中药学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如今的现代社会经历了数万年的时间,人口从曾经的百万人口增长到如今的80亿,这期间主要经历了六次农业革命。每一次的农业革命都代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使用工具、分配体系、社会制度与文化等。人类社会是在渐进式发展的,没有突变,也没有所谓的外星人,仅是人类在总结过往生产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来的更高效率的食物获取方式。当某种新方式在社会中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之后,就代表着新时代的到来。今天我从非专业的角度,给大家介绍下人类历史上六次农业革命,数据不准或分析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一、第一次农业革命(新石器时代)
第一次农业革命也称之为新石器革命,泛指在1.2万年前在不同地区同时出现的社会模式改变现象,人类获取食物由采集野生谷类发展为有意识的栽种,并逐步过渡到半定居等待收获的农耕生活方式。它的基本内容人类族群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转型。这一转型导致到了人类族群的定居,和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新石器革命代表着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从被动适应环境转变为利用和改造环境。
原始农业是由植物的驯化开始的。早在2.2万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采集和进食野生的谷物。大约1.2万年前,受新仙女木事件的影响,地球温度普遍较低,受制于气温的限制,一年生和本植物如小麦、水稻、黍、高粱等的产量普遍较低,农业的开展价值不大。大约在1.15万年前,随着地球气温的上升,全球各地陆续出现了动植物驯化的现象。
人类经过长期的采集、渔猎生活,逐步熟悉了植物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大约在1.15万年前,新月沃土地区的黎凡特开始耕种二粒小麦、一粒小麦、大麦、豌豆、小扁豆、苦野豌豆等8种新石器时代的农作物。大约在1.15万年前到公元前年之间,中国开始耕种稻、绿豆、大豆、红豆。大约在1.1万年前,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开始驯养猪属与绵羊。大约公元前年,在现今的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地区,原牛被驯化成家牛。大约公元前年,新几内亚开始栽培甘蔗和根菜。公元前年,非洲的萨赫勒地区开始栽培高粱。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之间,南美的安地斯山脉开始栽培马铃薯、菜豆、古柯,驯养大羊驼、羊驼、豚鼠;同一时期巴布亚新几内亚开始种植并杂交香蕉。公元前年,中部美洲把野生的玉蜀黍属驯化成玉米。公元前年,秘鲁开始栽培棉花。大约在公元前年,人类开始驯养骆驼。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石器的制作从打制变为磨制,制作方法更加精细,并发明了陶器,从而能够生产出满足各种需要的石器,包括石刀、石斧、石铲等。与此同时,为了获取更稳定的食物来源,人类开始从事农业和畜牧,将植物的果实种子加以播种,并把野生动物驯服以供食用。尽管已有了原始种植业和饲养业,但采集和渔猎仍占重要地位,农业耕作方式采用刀耕或称“刀耕火种”。此时的生产工具简单落后,主要用石刀之类砍伐树木,纵火焚烧开垦荒地,用尖头木棒凿地成孔点播种子。土地不施肥,不除草,只利用一年,收获种子后即弃置,农史学家称之为“游耕”。等撂荒的土地长出新的草木,土壤肥力恢复后再进行刀耕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耕种者的住所简陋,年年迁徙。农业只占日常生产活动中占比不大,采集和渔猎仍占主要地位。
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随着人们石器制造工艺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总结以往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逐渐发明了石耜、石铲、石锄等农具。这些工具的使用,可以对土壤进行翻掘、碎土等加工,植物在同一块土地上可以有一定时期的连年种植,这就形成了锄耕农业。随着锄耕农业的发展越来越成熟,粮食产量越来越高,食物来源变得稳定,人们就可以相对地固定在一个地域进行农业生产,住处因而可以相对定居下来,从而形成村落。此外,随着农业与驯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依据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部分人们开始专业进行农业生产,而部分人们开始专业从事驯养业,从而产生了最早期的农业与畜牧业,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产业分工。
中国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片木结构建筑遗迹、大量的骨耜、成堆的稻谷稻壳。从半坡、姜寨等几个氏族建立的五万多平方米面积的部落村庄遗址来看,人们已过着较长期的定居生活。人们在几块土地上,轮流倒换种植,不必经常流动到别处去重新开荒。这时期的遗址中还出土有大量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工具,其中石铲、石锛、石耜和骨耜都为翻土的工具,石锄、蚌锄和有两翼的石耘田器用于中耕除草。石镰、蚌镰、骨镰、穿孔半月形石刀等收割工具,不但提高了收割效率,而且还能连杆收割,这种收割方法为饲养家畜储备了必要的饲料。石磨棒则是谷物脱壳的工具。河姆渡还出土可能已驯化的水牛遗骨化石,据此有人甚至认为,河姆渡的先民可能已使用了牛踏田这样的一种整田方式。
由于当时个体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土地和生产资料都归氏族公社所有,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平均分配。早期母系氏族社会中的农业生产和氏族经济活动由妇女主持,后期随着锄耕农业的出现,生产力进一步提升,部分男性也开始从事农业生产,由于男性体力具备优势,因此很快在农业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并成为氏族的主要劳动力。之后,母系氏族制开始向父系氏族制过渡。随着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剩余产品开始出现,之后,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逐渐解体,社会阶层分化,族群、部落、酋长、奴隶制相继出现,但还不是社会的主流,社会的主要分配方式依然是平均分配。在科技层面,人类亦已经能够制作陶器、纺织,在这样的基础上,人类生活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改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