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基于区域分布的常见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一
TUhjnbcbe - 2021/3/13 7:43:00
...北京看白癜风正规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39就医...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摘要: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的形成与该中药材的区域分布和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相同区域由于气候土壤类型相似则生态种植模式具有一定共性,而不同区域适合的生态种植模式差异较大。因此,根据中药材分布区域,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按照不同地域的具体品种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基础上,总结具有共性的、可在同种或同类中药材生产中复制的生态种植模式,对中药材生态种植推广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特点,依据中药材道地产区或主产区的区域分布特征以及《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年)》,对我国常见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各区域较为成熟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以期为因地制宜地指导和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提供有益借鉴。

一.中药生态农业的区域性

1.1中药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中药材生产受生物自身特性、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因素的交互影响,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中国中药区划》根据我国气候环境条件对中药资源进行了区域划分,包括东北寒温带中温带分布区(代表性道地药材有赤芍、防风、人参、细辛、五味子等)、华北暖温带分布区(金银花、地*、牛膝、连翘、大*等)、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分布区(浙贝母、白术、厚朴、玄参、泽泻、茯苓等)、内蒙古中温带分布区(*芪、*芩、桔梗、麻*等)、华南南亚热带北亚热带分布区(巴戟天、广藿香、高良姜、砂仁、儿茶等)、西北中温带、暖温带分布区(枸杞、红花、秦艽、锁阳、肉苁蓉等)、西南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分布区(当归、天麻、杜仲、*连、三七等)、以及青藏高原分布区(冬虫夏草、胡*连、羌活等)。

胡世林编著的《中国道地药材》中,就按照地域分布特点,将道地药材分为关药(人参、细辛、防风、刺五加、关木通、牛蒡子等)、北药(*芪、*参、远志、北沙参、柴胡、知母等)、怀药(地*、牛膝、山药、天花粉、菊花、金银花等)、浙药(浙贝母、白术、郁金、玄参、玉竹、栀子等)、川药(如川芎、川贝母、川牛膝、麦冬、厚朴、*柏等)、云药(三七、重楼、茯苓、儿茶、云木香等)、贵药(天麻、天冬、*精、白及、杜仲、五倍子等)、西药(大*、甘草、当归、秦艽、羌活、麻*等)、广药(防己、巴戟天、山豆根、益智仁、阳春砂、广藿香等)、南药(半夏、射干、吴茱萸、女贞子、南沙参等)。

1.2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的区域性

我国农业的区域分布规律主要表现在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南北之间的差异以及中高山地区不同海拔之间的差异。形成东部与西部差异根本原因是东西部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别,最主要的是水分条件的差异。南北之间的差异主要受纬度地带性因素和水热资源分布的影响,最大差异表现在耕地类型的差别,如北方以旱地为基本耕地类型,南方以水田为基本耕地类型。中高山地区热量和水分条件随着海拔升高而呈带状规律更替,造成了农业的垂直差异,如东部季风湿润区、西部内陆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与常规农业相比,中药生态农业更加注重中药资源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和顺应,以及对各种自然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因而对各种环境条件的依赖性更强。不同地区由于环境条件不同,适合该地区的中药生态农业模式也不同。例如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地,适合林药间作生态种植模式,而华北地区主要以平原为主,适合药粮轮套作种植模式。因此,根据不同地域的热量、水分和土壤等环境条件,针对各地区具体道地药材品种,按照区域对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进行系统梳理,发挥各区域优势和特色,对于各地中药生态农业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3区域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的整理

参照《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年)》和《中国中药区划》,将全国道地药材产区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八大产区。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各区域中药材生态种植生产实践情况,对各区域分布的道地药材常见的生态种植模式进行系统梳理,提炼出较为成熟的可代表本区域特色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全国八大区域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信息可见表1。

二.基于区域分布的常见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

2.1东北地区

2.1.1主要气候特征及重要药用植物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大部分属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是关药主产区。东北地区优势道地药材品种主要有人参、鹿茸、北五味子、关*柏、辽细辛、关龙胆、辽藁本、赤芍、关防风等。东北地区地形主要由山地、丘陵和平原组成,有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地分布,为该地区重点发展人参林下种植和赤芍、防风等仿野生种植提供先天优势。本文选取了几种代表性中药材不同类型的生态种植模式。

2.1.2人参林下种植模式

目前人参栽培种植产区主要集中在吉林靖宇县、抚松县以及辽宁宽甸县。种植模式主要以大田种参和林下种参为主。其中,人参林下种植模式是一种高效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模式,通过模拟野生人参生长环境,使人参在乔木、灌木、杂草组成的针阔叶混交的森林中自然生长,其形成的自然屏障既能遮挡强光,又能在散射光中进行光合作用,契合人参作为阴性植物,喜冷凉湿润气候,忌强光直射的生长特性。

人参林下种植技术的关键点在于种质优选、林分和土壤坡度的筛选等,其中伴生树种筛选以蒙古栎、椴树、色木槭、白桦等阔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为宜,且郁闭度以0.6~0.8为宜;灌木丛以刺五加、龙牙楤木、忍冬、榛树等为宜。人参种植土壤选取森林棕壤沙壤质或轻壤质为宜,腐殖质厚度5cm以上,土层厚度20cm以上。地块土壤的pH在5.1~6.5。坡度需要根据地块的海拔而定,高海拔林下山参适宜的坡度30~45°,低海拔地区适宜的坡度25~40°。土壤土层应深厚、疏松透气、排水与保水性强以及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等特点。该种植模式的相关技术可推广应用到其他人参种植区的生态种植。

2.1.3赤芍仿野生栽培模式

仿野生栽培模式是依据药用植物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在其原生或相类似的环境中,人为或自然增加其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平衡的一种药材生产方式。赤芍仿野生栽培的关键是要选择适宜的生境,一般以秋季栽培效果较好,且栽培密度不宜过大。由于林区腐殖质含量高,土壤自然肥力强,开展林下赤芍仿野生栽培基本不使用化肥农药,人为干预较少,节省劳力成本,不仅能够提高药材品质,而且对于抚育幼林、促进林木迅速生长也大有裨益。这种仿野生栽培模式的相关技术和原理同样可借鉴到辽细辛、关防风等药材的生态种植。(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45(9)。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编校发布,转载请标注作者及出处。本文内容、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于区域分布的常见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