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在文中我说过一句话,“单味药要是效果很大,那还要中医辨证论治吗?那还需要中药配伍,遵循君臣佐使吗?”
古来一直都在研究药物的配伍关系,这是事实。
例如,用滋阴的“六味地*汤”效果很好,而单单用“熟地”效果就没那么好;
用“八珍汤”,对急性贫血的人群会特别有效果,比单纯的使用“四物汤”来的要棒的多。
八珍汤
这是其一,况且我们都知道药性都有“寒”,“热”,“温”,“凉”的属性,那是不是治疗“虚寒证”就都用“附子”就行?
当然不可以,“热药”中那么多,怎么去区分?
“干姜”的热和“附子”的热一样吗?自然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如果能把以下问题想明白,那么对“热药”的理解就会更上一层。
第一,为什么理中汤用干姜而不用附子?
第二,为什么真武汤要用附子而不用干姜?
第三,为什么四逆汤要干姜,附子一起用?
这就是中医药的奥妙所在之处,说了这么多,我想从今天开始,每天都写一味中医药,巩固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见解。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麻*”这味药。
学中医的最清楚的莫过于这味药了,一学方剂就先学“麻*汤”,一学中医药,就先学“麻*”,谁忘了都忘不了这味药。
麻*味辛微苦,性温,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行水消肿,散阴疽,消癥结的作用。
临床上更多地把它用作辛温发汗药,一般放于发散风寒药里边。
它除了辛温发汗之外,有明显的“宣肺平喘”的作用,凡是风寒外侵寒束于表引起的喘咳都可以使用麻*来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生麻*”发汗力比较大,必要的时候可以改为“炙麻*”来使用。
炙麻*
而用麻*治疗喘咳,必定离不开的一味药就是“杏仁”,毕竟有一句话叫做“麻*以杏仁为臂助”。
麻*宣通肺气,杏仁降气化痰,麻*刚烈,杏仁柔润,合在一起可以增强平喘止咳的效果。
如果咳喘的病人有肺热的证候,就需要加入石膏,*芩,知母等药品清肺热,最有名的方子莫过于“麻杏石甘汤”了。
当然也有“定喘汤”等方子,不能光记一个方子。
麻*还有行水消肿的作用,最主要是因为它能宣通肺气,有两种说法:
第一就是宣通肺气,大开腠理可以使上焦水汽宣化;
第二就是肺气一舒,行走于全身,水汽自能利,有“水汽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的说法。
不管怎么样说,它配合麻*,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等加减对于肾炎病的水肿,确实有一定效果。
再有就是它“散阴疽,消癥结”的作用了,《神农本草经》中有“破癥坚积聚”的记载。
而有名的“阳和汤”中把麻*和熟地按1比近20的比例使用来消散阴疽,痰核,流注结块,这是最好的例子。
《用药心得》中提出有“麻*得熟地通络而不发表,熟地得麻*则补血而不腻隔”的说法。
麻*一般用量在2到9克之间,治疗水肿会用到10到25克,视情况而定。
与生石膏配合应保持1比3的比例来使麻*得发汗作用减少而达到宣肺利尿的作用。
最后说一下使用麻*得注意事项,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独的肿胀,痈,疔等证,是不能使用麻*这一味药的。
END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