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蝶恋花
只是因为这种离别的惆怅不适合我这种乐天派的性格
或许是因为太年轻
体会不了这种感情
佛家有云
人生有七苦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蝶与花
爱与离
这种固执的相恋
追啊追
最后是否也会落到云里
小雅的文房,作为文人案头的小玩具,一直是比较小众的一个市场,茶器皿在传播瓷文化过程中,接受度或者实用性也会更多一些,小小的印盒,置于案桌前,赏玩自乐
蝶恋花作为小雅一个经典的画片题材,前后也出现在多个器型上面,画法也有些许改变,以草舍款没骨留白画法的赏盘,也有水洗,笔筒等系列
这也是很多小雅迷们热衷的一种画法,叶子以分水留白出茎叶,周遭用淡水显出立体,和朋友聊起来这块盘子,价格早就已经今非昔比
聊起这块盘子,中间一个小故事,再叙出来也颇有意思,草舍款这块赏盘这种画法中画的最好的一个姑娘,在当年嫁入他乡以后,老阮也停止这种画片的在创作,不过前些日子出的笔筒,也用到了这样的画法,中间的故事就不得而知了
这只印盒,发色不同之前的浓烈,淡淡的,但这样的清雅,恰是我喜欢的味道
印盒这种器皿,烧制时容易产生很多小问题,亦或者上面收缩比例没有拿捏准确,做出上大下小晃动厉害印盒出来,亦或者在上下衔接处释铜粉、高粱粉不到位,造成上下沾黏不能取下的窘迫
说到制瓷,环环相扣,从器型的设计,拉胚利胚,釉料结合,青料调配,窑烧气氛,升温曲线,分水层次,画片设计以及背景组合等等,一件完美的青花瓷才能呈现在你我的面前
小雅釉面润泽,保持了一贯的高品质,这也是老阮追求的小火慢炖,增加烧制时间出来的效果,如果用煮粥这个生活化的小经验来说明,正常文火和小火长时间慢炖,谁出来的粥更润稠呢?
画片的主体是这两朵雏菊,以碗扣似花瓣相叠,先从花瓣画起,每层在注意饱满度的同时,搭配第二层外扣花瓣,给人不死板的视觉冲突,最后以点工花蕊结束雏菊的绘制,叶子是大家常见的分水意境出阴阳面画法,在淡水的基础上加以勾线,那为什么小雅的蝶恋花这个题材这么受玩家的追捧呢?
在雏菊的周围,大家可以看到一层淡淡的分水,初我以为,这是为了渲染出雏菊的立体感,远近视觉感,但小雅在叶子上又用了比较浓烈的分水,在周遭用淡水,这样让主体雏菊对比出更加清雅的感觉,花瓣里面用了比较细腻的勾线,并没有分水,利用后淡前深来衬托雏菊,不得不说这是老阮高明的地方
印盒四周大量留白,搭配枝条,增强效果,一深一浅,线条绘制老辣,以中锋走线,枝条顶端出笔,一气呵成
蝴蝶以双边对称和侧蝶互相辉映,蝴蝶以淡分水加稍深的勾线完成整个蝴蝶,出笔自然不扭捏,想必是绘制胸有成竹
边款纹饰以大家常见的小雅风格,上下衔接起来,不夺主体,不魅不妖
佳人如玉,含蓄淡雅,其实要做到这个雅字,那是得避过多少世间的凡俗
宋美学思想由盛唐之音,转而进入了韵外之致,审美的标准从重入简,想起这些,转看那些洒金上粉的农家乐风格瓷器飘入我脑海中,不敢说这是审美的缺失,但文盲和美盲区别,更对是从由内向外散发的
上篇写到拙马,此篇写到蝶恋花,小雅在众多的粉丝心中,恬静而淡雅,至于恬静,在现在大量的仿明制品出来的同时,老阮是否还有当初那份淡泊?
制瓷者用料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画片气势的开合,成就一个经典的画片,在结合以胎釉,分水,烧制,各个时期的特点,让你感受到制瓷者那份恬静的匠心
这
才是我心中的小雅
不求量多,但求篇篇精彩,敬请期待下一篇推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