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明文记载,皇帝认为无用的器物,会被内务府“清库存”!原来,皇帝也会卖“二手货”?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古代还真就是这么个理,谁若是当了皇帝,那天下百姓都得向他臣服,天底下的宝贝自然入他宫中。
比如清代皇宫内,每年各造办处制作、各国使臣进贡、朝中大臣进献等,更是不断刷新着珍宝的品质和数量。皇帝也不是每一件都能过目赏玩,有些珍宝难免被雪藏。
这些珍宝,后来都去哪儿了?
1很多奇珍异宝,都被皇帝当二手物品变卖了。
比如在清代,每年内务府清理库存时,就会择皇帝认为“无用”的器物,进行变价处理,和我们现在二手商品打折处理一样。同时,它们还有一个专门的“咸鱼”市场出售。
这个“咸鱼”市场在哪里?崇文门。
崇文门,是清代北京内城的九门之一,这里除了征税外,还兼有内务府交办的代内府变卖物件职责,称作“崇文门变价”。
在内务府的档案中,就有很多“交崇文门变价”的内容。
“比如在雍正六年内务府《库贮档》一则奏折:“内称年羹尧家抄来物件写摺奏闻。奉旨:自然铜九十斤交由养心殿造办处有用处用,或无用,不如交崇文门监督作价。钦此。”
这也是内务府档案中,关于将所谓“无用”之物,交由崇文门变价的最早记载。
那么这些所谓的“无用”之物,具体都有哪些呢?
2乾隆年间,国库充盈,清朝逐渐走向盛世,皇宫里的“去库存”任务也日趋繁重。
内务府更是提议可否陆续清查,分批呈皇帝御览,定夺后再交由崇文门变价,五年清查一次。
毛公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老旧、破损物件
内务府会专门派人员进行筛选,筛选一批物件后,将其排列在养心殿,让乾隆皇帝再一一过目。
有的再度“复宠”留着继续观赏或使用,若确认变价,还要先将物件上有价值的加工材料取下,再进行变价。
有些内廷之中需要变价的器物,皇帝看到后也会直接传旨变价。也就是说,皇帝在宫中各殿阁走动的时候,看到哪件器用陈设陈旧粗糙了,也就直接下旨变价了。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官窑烧造次品
另外,还有一部分皇家御用瓷器并未进宫,十选一,百选一的精品入宫了,剩余部分在景德镇当地就变价了。
乾隆七年六月十四日,皇帝给远在景德镇的唐英下旨:挑选用得的送京,其他用不得的不必送京,即在当地变价。
乾隆三十七年,宫里在景德镇变卖瓷器得银两1钱6分3厘。
3抄家所得物什、奴仆
清代官员被抄家的事件很多,其中雍正六年交由崇文门的库存物,便抄自抚远大将*年羹尧。
抄完家后,相关官员会将所抄之物汇集成册。
带不走的“留变物”,如房产、田地、奴仆等,就地估价变卖;而金银珠宝、玉玩器用等“解京物”则带回宫中,交由内务府、*机处以及崇文门。
4世界各地贡品
来自于世界各地和朝中官员进献的贡品,皇帝不感兴趣的物品,也会拿去变价。
比如乾隆二十二年九月,琉球进贡方物一批,有数百批的绸缎纱绢、腰刀和马鞍等。
“其中有精致的雅扇五百把。
乾隆皇帝问雅扇从前进贡来都用做干什么了?
内务府查明后回奏说:“奉旨入于变价。”
5战争缴获物件
在战利品方面,乾隆皇帝在平定大小金川之后,作乱的首酋等押回北京,掳获的物件内务府奏请要如何处理?
最后奉旨:“其金条衣服等项俱着留内,变价什物一百项,留内三十七项,其余不堪什物六十三项着变价。”
3“崇文门变价”一事,是清代内务府比较繁琐的经济活动之一。
将陈年旧物、战利品、抄家之物等变成银两充盈国库,不仅解决了器物之多,无处安放以及很多糙旧之物没了价值的困扰,而且也巩固了国力。
翠玉白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乾隆之前,清朝国力强盛,宫廷物品变卖主要是为了废物利用。然而,乾隆朝之后,国力窘迫,*治腐朽,这样的变卖就完全变了味。
在嘉庆年间的三次大招商、大变卖,约45万件瓷器从宫中流向了民间,康雍乾三朝的精华珍宝几乎倾巢而出,导致故宫中很多珍宝流失。到清末更是变本加厉。
于是,这些珍宝,自然而然地流落到民间富绅或藏家手里了。
眼学+科检+司法+艺术品金融
古瓷收藏,不走弯路
戳下文,再读一篇!这些年来,我混迹古玩圈的感悟!一针见血!
猜你喜欢
■国家文物局:接纳民间藏品,才能实现“双赢”!
■国家文物局再次提出"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
■重磅!国家*策出资亿全面扶持民藏:正是艺术品投资最好时代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好*策”让文物“活起来”
■重磅解析丨国家将明确界定:文物所有权、保管权和收藏权
■文物乃国之根脉收藏乃保护传承:岂容胡来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准许外资拍行进入(重磅消息)
■民间藏品:需经历一番时间的考验和磨砺后,才能得到广泛认可
■国家文物局:着手制订新时代文物*策法规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由民藏世家收藏在线整理编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mjsjsc。
目前+藏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