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学习4种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用药法。
01五脏苦欲补泻用药法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补之,细辛;以酸泻之,芍药。肝虚以生姜、陈皮之类补之。
虚则补其母,水能生木,肾乃肝之母,补肝即补肾,苦以补肾,熟地*、*柏。如无他症,钱氏地*丸主之。
实则白芍药泻之,如无他症,钱氏泻青丸主之。实则泻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泻心。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硝;以咸补之,泽泻;以甘泻之,人参、*芪、甘草。心虚以炒盐补之。
虚则补其母,木能生火,肝乃心之母,以生姜补肝。如无他症,钱氏安神丸主之。
实则甘草泻之,如无他症,钱氏方中重则泻心汤、轻则导赤散。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草;以甘补之,人参;以苦泻之,*连。脾虚以甘草、大枣之类补之。如无他症,钱氏益*散主之。
虚则补其母,脾虚补心以炒盐补之。实则枳实泻之,以泻*散泻之。实则泻其子,肺乃脾之子,泻脾要泻肺,以桑白皮泻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芩;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药;以辛泻之,桑白皮;以酸补之,五味子。肺虚以五味子之类补之。如无他症,钱氏阿胶散补之。
虚则补其母,脾乃肺之母,补肺即补脾,以甘草补肺。实则泻之,以桑白皮泻之。如无他症,以泻白散泻之。实则泻其子,肾乃肺之子,泻肺即泻肾,以泽泻泻肾。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知母;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柏;以苦补之,地*;以咸泻之,泽泻。肾虚熟地、*柏补之。还有钱氏补肾地*丸。
虚则补其母,肺乃肾之母,以五味子补肺。
以上仅为梗概之语,全凭经络穴位体征明辨,五脏分经用药。
02脏气法时随四气所伤用药法
四时之气,行乎天地之间,人处气交之中,必然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春气生而升,夏气长而散,长夏之气化而软,秋气收而敛,冬气藏而沉。春温夏热,药宜养阴,秋凉冬寒,药宜养阳。
春伤于风,夏生飧泻,药宜升之、燥之。升麻、柴胡、羌活、防风之属是也。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药宜清暑益气,以除寒热。石膏、知母、干葛、麦冬、橘皮、参苓术之属是也。
邪若内陷,必便脓血,药宜祛暑消滞,专保胃气。*连、滑石、芍药、升麻、莲实、人参、扁豆、甘草之属是也。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药宜燥湿清热,和表降气保肺。桑白皮、石膏、薄荷、杏仁、甘草、桔梗、苏子、枇杷叶之属是也。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邪初在表,药宜辛寒、苦温、甘寒、苦寒,以解表邪,兼除内热。羌活、石膏、葛根、前胡、知母、竹叶、柴胡、麦门冬、荆芥、甘草之属是也。
03治气药和治血药结合用药法
补气:人参、*芪、羊肉、小麦、糯米等。
降气:苏子、橘皮、麦门冬、枇杷叶、芦根汁、甘蔗等;重者:降香、郁金、槟榔等。
调气:木香、沉香、白豆蔻、砂仁、香附、橘皮、乌药等。
破气:枳实、青皮、枳壳、牵牛等。
血虚宜补:熟地、白芍、牛膝、炙草、酸枣仁、龙眼肉、鹿角胶、肉苁蓉、枸杞子、甘菊花、人乳等。
血热宜清宜凉:牡丹皮、赤芍药、生地、*芩、犀角、地榆、大小蓟、茜草、*连、山栀、大*、青黛、天门冬、元参、荆芥等。
血瘀宜通行:当归、红花、桃仁、苏木、桂、五灵脂、蒲*、姜*、郁金、京三棱、元胡、花蕊石、没药、地鳖虫、干漆、自然铜、韭汁、童便、牡蛎、芒硝等。
04秘传五脏补泻分经用药
二十五味标本式
其中药物二十五味,与人物二十五类,与五输穴二十五穴位,都是《*帝内经》医学思想的精华,是对中药治病机理的完美解释和药物性情高度评判。
味咸皆属火,旋覆为之主
火中木大*,火中火旋覆,火中土泽泻,火中金厚朴,火中水硝石
味酸皆属金,五味为之主
金中木枳实,金中火豆豉,金中土芍药,金中金五味,金中水山药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
木中木桂,木中火为椒,木中土为姜,木中金细辛,木中水附子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
土中木甘草,土中火大枣,土中土人参,土中金麦冬,土中水茯苓
味苦皆属水,地*为之主
水中木*芩,水中火*连,水中土白术,水中金竹叶,水中水地*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难经〉心典》,郭朝印著,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0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