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容易迷路:找不到文本的教学价值--该教什么?如此,教学目标自然就不好制定,该如何去实施教学,自然就成了难题。自读《指要》以来,我感觉自己对语文的理解更加精确,在“浪漫”的认识中找到一条清晰的道道来。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在哪里每次备课我们常常困惑的是,我该定怎样的目标是个难点。因为目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后面该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学习目标其实就是解决“教什么”,而明确地知道在某个学段知道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就像吴教授列举的例子一样:《月光曲》不同的教师在备“事物和联想”时出现三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人将事物和联想当成概念来教,于是指向的就是让学生画出相对应的句子;有人当成一种阅读方法来教,让学生分辨联想对文章表达有何作用;有人当成写作方法来教,那就指向让学生明白联想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富有想象力。出现这三种不同理解的原因就是对“事物和联想”的内涵和价值缺乏研究。再如在教学《赵州桥》时,这是一篇说明文,中段对于说明文的教学是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知道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认识说明文在语言表达上的准确性、简明的特点。而这点在《赵州桥》这篇课文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果教师把这篇文章的教学价值定为让学生了解所使用的说明方法,自然就造成了语文教学模糊的观点,因为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是第三段的教学目标。想想自己似乎也一直走在语文概念模糊的阶段,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程,只有建立起各学段的知识联系,我们才能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挖其内在的教学价值。
???说说偏旁与部首今天get到了一个我们平时教学中常常傻傻分不清的概念:偏旁与部首。偏旁是合体字的结构单位,又称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我们现在把合体字的上下左右的构字部件都统称为偏旁,这跟过去的左边为偏,右边为旁是不一样的。例如“汪”左边的“氵”和右边的“王”都是这个字的偏旁。而部首是字典或词典根据汉字的形体偏旁划分的门类,我们就把它称为部首。例如在字典中“王珍珠玩”编在“王”字旁,那么“王”就是一个部首。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偏旁和部首经常重合的,所以我们就经常不能分清。例如“珠”,“王”既是它的偏旁也是它的部首。不论是在独体字还是合体字当中都有部首,但偏旁只有合体字才有。所以在平时我们用换一换加一加或减一减来教学生字时,我们都是用加减换“偏旁”来帮助学生熟记字形。但我最近教学的四年级的第四单元的“识字加油站”,它换的就是“部首”,例如轮—抡—囵。偏旁部首作为知识体系只是让我们在教学中借此来识字写字,而如果把此纳入评价范围就有点适得其反了。但是我发现在平时的教学或练习当中,此类题目并不在少数。例如,请写出五个“扌”旁的字,有的孩子绞尽脑汁只写出了3个,如果以此来评价其学习水平,就有些考评知识的嫌疑,知识也就越学越死了。所以想到不论是教学还是作业设计,认真读课程标准真的很重要。
???查字典的几种方法在教学查字典时,我们经常发现对于很多偏旁部首构成的生字,学生容易出错。我在想学习查字典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阅读时加一把拐杖,在测评时一味的以查字典的技巧来命题的题目是否有存在的价值。查字典的题目更多的应该是对查字典能力的检测,例如能针对具体情况分析该用什么方法查字典;在不理解词语的意思时用字典如何查等等。部首在左就取左部首在右就取右部首多少就取多左右都成还取左上下都成就取上内外都成就取外多个部首就取整。如果记住这首儿歌,查字典时的实际操作应该不成问题。对于用字典查词语的意思时,我们可以选择词语里的生字来查,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整个词语的解释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可以用代入法、排除法和选词法来选择义项。总之,学会查字典的目的是对学习工具的使用,不该过于形式化或僵硬会的教学,应该在实践中形成能力。当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会了查一点的方法,以后在阅读中自然能使用到这个工具。
???近义词与反义词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一二年级属于大量积累词语的阶段,而对于近义词与反义词的理解则是一个重要途径。近义词分为同义词和近义词两种,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的数量比同义词的数量要大的多。同义词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例如医生与大夫、星期天与礼拜天等。但近义词在意义上、色彩和用法上又存在细微差别。汉语中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称为反义词。反义词必须词性一致,词和短语也不能构成反义词。在教学中我们要潜意识地贯穿这样的理念。我们平常教学中出现的“好”对不好,就是犯了词与短语相对的错误;犯错与正确就犯了词性不对的错误。在教学中忌脱离语境,纯粹教学,所以个人认为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结合语境,纯粹的抄记近义词与反义词是一种违背教学规律的方法。对近义词与反义词的评价指标可以从能找出学过的近义词与反义词、积累近义词与反义词、正确选择等几个方面。实践时一般表现在语境中找近义词与反义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以区别他们细微的差别;积累含有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成语等。
???拟人的教学在拟人句的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拟人和比喻容易混淆。而且在命题时有些试题不切实际地将一些非典型的拟人句让学生去判别,这是会销蚀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例如,“春天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而在实际运用时学生也往往模糊不清比喻与拟人的区别,喜欢写这样的句子,让人也陷入不好评价的尴尬境地。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应该包括三个层次:正确认识拟人句,能区分拟人句和比喻句;要带领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拟人句的表达效果;达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能在恰当的环境中去运用拟人句。在四年级的《乡下人家》里就有很多典型的拟人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表达的效果——表达作者对乡下人家的一种喜爱之情,写出了乡下人家的“独特”的迷人之处。例如,写竹笋的“探”,写母鸡的“率领”,写知了的“唱歌”,那我们就可以写花儿“绽开笑脸”,藤儿“攀高眺望”……多有意思的表达啊,将一切事物都赋予人的情感思想这就是拟人。一切景物不仅在作者的笔下,也在读者的眼中迷人起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