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铜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13氧化还原反应
TUhjnbcbe - 2023/1/2 20:01:00

专题一基本概念

1.3氧化还原反应

1.(·浙江高考真题)聚合硫酸铁[Fe(OH)SO4]n能用作净水剂(絮凝剂),可由绿矾(FeSO4·7H2O)和KClO3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ClO3作氧化剂,每生成1mol[Fe(OH)SO4]n消耗6/nmolKClO3

B.生成聚合硫酸铁后,水溶液的pH增大

C.聚合硫酸铁可在水中形成氢氧化铁胶体而净水

D.在相同条件下,Fe3+比[Fe(OH)]2+的水解能力更强

A

A.根据题干中信息,可利用氧化还原配平法写出化学方程式:6nFeSO4+nKClO3+3nH2O=6[Fe(OH)SO4]n+nKCl,可知KClO3做氧化剂,同时根据计量数关系亦知每生成1mol[Fe(OH)SO4]n消耗n/6molKClO3,A项错误;B.绿矾溶于水后,亚铁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当其转系为聚合硫酸铁后,亚铁离子的浓度减小,因而水溶液的pH增大,B项错误;C.聚合硫酸铁可在水中形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粒子吸附杂质微粒引起聚沉,因而净水,C项正确;D.多元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Fe(OH)]2+的水解相当于Fe3+的二级水解,由于其所带的正电荷比Fe3+少,因而在相同条件下,其结合水电离产生的OH-的能力较弱,故其水解能力不如Fe3+,即在相同条件下,一级水解的程度大于二级水解,D项正确。故答案选A。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计算,准确写出并配平题给氧化还原方程式是解题的关键,特别注意有关字母方程式的配平是难点。

2.(·北京高考真题)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AB.BC.CD.D

B

发生的反应中,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反之,不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以此解答该题。

A.FeCl3与Fe反应生成FeCl2,2FeCl3+Fe=3FeCl2,此过程中Fe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MgCl2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MgCl2+2NaOH=Mg(OH)2+2NaCl,过量的NaOH溶液可用HCl除去HCl+NaOH=NaCl+H2O,此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符合题意;C.部分氯气与H2O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应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除杂方法不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反应过程中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考查,注意把握发生的反应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题目难度不大。

4.(·上海高考真题)(节选)LiFe2(PO4)3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时有良好的放电平台,通过提高材料的电导率可以有效的改善材料的性能。

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___LiFe2(PO4)3+1Fe2O3+___CO→____CO2+___LiFePO4

2LiFe2(PO4)3+1Fe2O3+3CO=3CO2+6LiFePO4

从化合价分析,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为碳从+2价变为+4价,氧化铁的系数为1,LiFe2(PO4)3中铁的化合价为+4价,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都降低到+2价,所以氧化铁总共降低2价,LiFe2(PO4)3中铁总共降低4价,所用需要3个一氧化碳反应,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方程式为:2LiFe2(PO4)3+1Fe2O3+3CO=3CO2+6LiFePO4;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准确判断各元素的化合价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1、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许多概念,如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或被氧化与被还原)、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氧化性与还原性、转移电子数、得或失电子数等,这也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考查的主要内容。主要以选择题或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解答的办法就是熟练运用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关系判断元素价态的正负及数值,也可直接利用常见元素的价态推知不常见元素的价态,然后抓住概念内容即可解答此类问题。

例1.(·江苏高考模拟)关于反应4Fe(OH)2+O2+2H2O===4Fe(O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发生还原反应B.Fe(OH)2被还原

C.H2O发生氧化反应D.H2O是氧化剂

4Fe(OH)2+O2+2H2O===4Fe(OH)3,Fe(OH)2是还原剂,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气是氧化剂,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A、氧气是氧化剂,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O2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B、Fe(OH)2是还原剂,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B错误;

C、H2O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没有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D、H2O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剂,故D错误;故选A。

A

考点2、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灵活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许多规律,如电子守恒规律、价态规律、强弱规律、先后规律、价态变化不交叉等规律,其中电子守恒规律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理论基础,是解答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主要策略,也是理解或解答电化学反应原理问题的知识基础;价态规律用来判断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及理解歧化反应、归中反应发生的原因;强弱规律、先后规律是用来判断反应的先后或电化学中离子放电的先后等。

例2.(·钟祥市第一中学高考模拟)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锭,蓝色溶液变为*褐色。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气体,溶液变成无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满加KI溶液时,KI被氧化,CuI是还原产物

B.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C.滴加KI溶液时,转移lmol电子时生成1mol白色沉淀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

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锭,蓝色溶液变为*褐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O4+4KI=2K2SO4+2CuI↓+I2;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变成无色,反应方程式为SO2+2H2O+I2=H2SO4+2HI,据此解答。A、2CuSO4+4KI=2K2SO4+2CuI↓+I2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碘元素化合价升高,KI被氧化,I2是氧化产物,CuI是还原产物,A正确;B、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被碘水氧化,反应方程式:SO2+2H2O+I2=H2SO4+2HI,二氧化硫不表现漂白性,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B错误;C、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化学方程式为2CuSO4+4KI=2K2SO4+2CuI↓+I2,由方程式可知每转移1mol电子生成1molCuI,C正确;D、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D正确;答案选B。

B

考点3、考查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计算的主要命题点,常以分析物质的组成、含量、转化率等问题中出现,有时也渗透在电化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滴定中。计算时可以先利用电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再计算,也可以直接利用电子守恒寻找关系来计算。

例3.(·河北武邑中学高考模拟)工业上常利用反应Cr2O7n-+CH3OH+H+→Cr3++CO2↑+H2O(未配平)来测定工业甲醇中甲醇的含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的颜色从灰绿色变为橙色

B.Cr2O7n-发生氧化反应

C.若配平后Cr3+和CO2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则Cr2O7n-中的n=2

D.若有3.2gCH3OH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为6.02×

考点4、考查氧化反应知识的灵活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变化之中,因而以社会生活现象、矿产资源的综合应用为题境的试题不断出现,以体现命题的时代性、灵活性、综合性、社会性等,同时也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灵活运用进行了较好的考查,主要以工艺流程题的形式出现,解题时灵活应用氧化还原的各种规律。

例4.(·安徽六安一中高考模拟)铜阳极泥(主要含有铜、银、金、少量的镍)是有色金属治炼过程中重要的“二次资源”。其合理处理对于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一种从铜阳极泥中分离提取多种金属元素的工艺流程如下

①研究发现:其他条件不变时,该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浸出时间过长会使银的浸出率(浸出液中银的质量占起始分银渣中银的质量的百分比)降低,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_____Ag(SO3)23-+_____OH—+_____==_____+_____SO32—+_____+CO32—

③中回收液可直接循环使用,但循环多次后,银的浸出率会降低。从回收液离子浓度变化和反应限度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粗银电解精炼时,电解质溶液的pH为1.5~2,电流为5~10A,若用7A的电流电解60min后,得到21.6gAg,则该电解池的电解效率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位。通过一定电荷量时阴极上实际沉积的金属质量与理论上应沉积的金属质量之比叫电解效率。法拉第常数为C·mol—1)

(1)“分铜”时,单质铜被双氧水氧化为Cu2+反应离子方程式是H+Cu+2H+=Cu2++2H20;C1-与Ag+反应生成AgC1沉淀,加入足量的NaC1使溶出的Ag+形成AgCl进入分铜渣避免银元素的损失;

(2)金被NaC氧化为[AuCl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u+6H++7C1-+C-=2AuCl4-+3H20;

(3)①S-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S-,使浸出反应平衡左移,所以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浸出时间过长会使银的浸出率降低;

②Ag(SO3)23—被甲醛还原为银,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配平方离子程式为4Ag(SO3)23-+6OH—+HCHO==4Ag+8SO32—+4H20+CO32—;

③随循环次数的增加,浸出液中C(S-)减小,C(Cl-)增大,AgCl+2S-Ag(SO3)23-+Cl-平衡左移,浸出率下降;

(4)Q=It=7×,电子物质的量为7×÷=0.mol,所以理论上生成银的质量是0.mol×g/mol=28.g,该电解池的电解效率为21.6g÷28.g×%=76.6%。

(1)H+Cu+2H+=Cu2++2H20使溶出的Ag+形成AgCl进入分铜渣避免银元素的损失(2)2Au+6H++7C1-+C-=2AuCl4-+3H20(3)①S-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S-,使浸出反应平衡左移,浸出率下降②46HCHO4Ag84H20③随循环次数的增加,浸出液中C(S-)减小,C(Cl-)增大,AgCl+2S-Ag(SO3)23-+Cl-平衡左移,浸出率下降(4)76.6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常出现的“5个误区”

(1)误认为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O2与O3的转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2)误认为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一定被还原,其实不一定。如HCl→Cl2,氯元素被氧化;CuO→Cu,铜元素被还原。

(3)误认为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则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其实不一定。如Cl2+H2OHCl+HCl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都是氯元素。

(4)误认为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一定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实不一定。如SO2具有还原性,浓H2SO4具有氧化性,但二者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误认为同种元素的高价态的物质一定比低价态物质的氧化性强,其实不一定。如HClO的氧化性高于HClO4。

2.解答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辨析的“三步曲”

第一步:依据题意分析概念:“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第二步:依据规律判断反应的合理性:化合价与氧化性和还原性的之间关系:“高价氧、低价还,中间价态两面转”。

第三步:利用电子守恒进行定量判断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

1)根据方程式: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

2)根据元素周期表: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还原性增强(氧化性减弱),离子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②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

3)物质活动顺序表:(1)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其原子的还原性强,排在后面的金属元素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强。例如,还原性NaMgAI,氧化性Cu2+H+Zn2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按F、O、CI、Br、I、S的顺序从左向右原子氧化性减弱,而阴离子还原性增强。

4)根据反应条件:从是否加热、温度高低、浓度大小、有无催化剂等来比较。当不同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与相同的还原剂(或氧化剂)发生反应得到同样的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时,反应条件越苛刻,说明越难发生[即氧化剂得(或失)电子越困难],则对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弱。

5)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看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使其呈高价态者氧化性强。同理可得: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看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使其呈低价态者还原性强。

6)电化学原理;氧化性还原性可以根据电化学原理来判断:(1)原电池:作为负极的物质的还原性强于正极的物质。(2)电解池:先在阴极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先在阳极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7)根据物质的浓度大小比较判断:如MnO2只能与浓盐酸反应,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浓盐酸的还原性比稀盐酸强。故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8)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剧烈,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9)根据反应的能量变化;根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获得相同数目的电子放出的热量的多少,可以判断非金属原子的非金属性强弱,也就可以判断非金属原子氧化的强弱。当几种原子获得相同的电子数形成稳定结构的阴离子时,放出的能量越大或形成的离子稳定性越强,则该原子的氧化性越强,反之越弱;同理,当失去电子也一样。

10)根据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溶液得酸碱度。一般在酸性环境下,氧化性较强,如酸性KMnO4或酸性K2CrO7

2.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守恒规律:

(1)内容: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完整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的总数与降低的总数相等;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2)应用:①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某些量的计算;②用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③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表现性质规律:

(1)内容: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的综合体现。

(2)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无。

3)由强到弱规律:

(1)内容:氧化还原反应中,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即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应用:①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

②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

③比较微粒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应用:A.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B.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弱的物质。

4)转化律

(1)内容:在一般情况下,①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容易;②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的变化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归中反应);中间价──→高价+低价(歧化反应)③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应用:①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②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5)难易律

(1)内容: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到后就越难失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同时和几种氧化剂相遇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

可把常见微粒的氧化性、还原性按强弱以位置前后的形式排列:

(2)应用:①判断物质的稳定性;②判断物质反应的先后顺序,即左上方的一种氧化剂可氧化它右下方的还原性微粒.若有多种,则优先氧化较右下方的微粒;③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如要氧化Fe2+而Br-不被氧化,则可选择Br2;④判断氧化性微粒、还原性微粒能否共成。虚线所指两种微粒一定能发生反应,故不共存;实线所指微粒能共存.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配

1.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合价升降法

3.书写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三步法)

第1步:根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确定氧化性最强的为氧化剂,还原性最强的为还原剂;根据化合价规律和题给信息及已知元素化合物性质确定相应的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守恒规律确定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的相应化学计量数。

第2步:根据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在反应方程式的两端添加H+或OH-的形式使方程式两端的电荷守恒。

第3步:根据原子守恒,通过在反应方程式两端添加H2O(或其他小分子)使方程式两端的原子守恒。

1..(·河南高考模拟)科学家将水置于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可形成“暖冰”。某兴趣小组做如图所示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有气泡产生。将酸性KMnO4溶液换成FeCl3溶液,烧杯中溶液颜色无变化,但有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水凝固形成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暖冰”是水置于足够强的电场中形成的混合物

C.烧杯中液体为FeCl3溶液时,产生的气体为Cl2

D.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

A.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暖冰”是纯净物,而非混合物,故B错误;C.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燃烧生成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所以氯化铁溶液中的氯离子不可能被氧化成氯气,故C错误;D.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该物质可能是双氧水,故D正确;答案:D。

D

本题关键点考查的是H2O2的性质,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体现双氧水的还原性,氯化铁是双氧水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2.(·辽宁高考模拟)关于反应过程中的先后顺序,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A.向浓度都为0.1mol/L的FeCl3和CuCl2加入铁粉,溶质CuCl2首先与铁粉反应

B.向过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Al(SO4)2溶液,开始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C.向浓度都为0.1mol/L的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通入CO2气体,NaOH首先反应

D.向浓度为0.1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质量相同、颗粒大小相同的铁和铜,铜单质首先参加反应

A、三价铁的氧化性强于铜离子,还原剂铁先是和氧化性强的铁离子反应,故A错误;B、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所以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故B错误;C、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氢氧化钠的碱性强于碳酸钠,所以NaOH先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C正确;D、一种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反应,还原性强的铁首先反应,故D错误;正确选项C。

C

对于含有几种氧化性不同的离子的溶液来说,加入同一种还原剂,该还原剂先与氧化性强的离子反应,直至该离子全部被还原,才能接着进行下一个离子的还原反应,也就是体现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先后”规律。

3.(·浙江於潜中学高考模拟)高铁酸盐可用作净水剂,不仅可以消*杀菌,还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以用下面反应制得:Fe2O3+KOH+KClO—K2FeO4+KCl+H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2O3发生氧化反应,被还原B.KClO失去电子,作氧化剂

C.该条件下的氧化性:KClO<K2FeO4D.参加反应的n(Fe2O3)∶n(KClO)=1∶3

反应中Fe元素失电子,Cl元素得电子,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分析。A.Fe2O3中铁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故A错误;B.K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1价,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故B错误;

C.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该条件下的氧化性:KClO>K2FeO4,故C错误;D.1molFe2O3失去6mol电子,1molKClO得电子2mol电子,由电子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n(Fe2O3):n(KClO)=2:6=1:3,故D正确。故答案选D。

D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基本概念的应用。

准确判断出反应中相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思路:判价态、找变价、双线桥、分升降、写得失、算电子、定其他。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它们的变化情况。

5.(·吉林高考模拟)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绿色气体,易溶于水,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大于10%就可能发生爆炸,在工业上常用作水处理剂、漂白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处理废水时,ClO2可将废水中的CN-氧化成CO2和N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按照文献中制备ClO2的方法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制备ClO2。

①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2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A用于生成Cl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看到装置C中导管液面上升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定装置C中ClO2溶液的浓度:取10mLC中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KI溶液和H2SO4酸化,然后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指示剂,用0.0mol·L-1的Na2S2O3标准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32-=2I-+S4O62-),当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测得标准液消耗的体积为20.00mL,通过计算可知C中ClO2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L-1。

(1)ClO2可将废水中的CN-氧化成CO2和N2,本身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到稳定的-1价,其离子方程式为:2ClO2+2CN-=2CO2+N2+2Cl-,故答案为:2ClO2+2CN-=2CO2+N2+2Cl-;

(2)①氮气可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故答案为:可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

②ClO2易溶于水,则装置B作为安全瓶,可防倒吸,故答案为:防止倒吸(或作安全瓶);

③装置A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ClO3作氧化剂,H2O2做还原剂,反应有氧气生成,结合原子守恒规律可知,产物中还有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O2↑+2H2O,故答案为: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O2↑+2H2O;

④装置C中导管液面上升时,说明ClO2浓度过大,为防止爆炸,需加大氮气的通入量,故答案为:加大氮气的通入量;

(3)KI可在酸性条件下被ClO2氧化为I2,因I2与淀粉溶液会变蓝,所以可用淀粉溶液作为反应的指示剂,

1
查看完整版本: 13氧化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