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核工业中国核工业收录于合集#访核工业功勋人物38个
由于所从事专业领域的特殊性,中国工程院院士、铀同位素分离技术专家钱皋韵并不广为人知,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在核工业领域所绽放的光芒——他是新中国最早派往莫斯科大学攻读物理专业的研究生之一,在即将毕业之际,放弃撰写毕业论文,紧急转入钱三强实习团学习核技术知识;他是钱三强信赖、倚重的科技骨干之一,曾多次转变专业方向,只为国家需要;他是铀浓缩气体扩散机的物理设计及分离膜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与王承书院士并称“*金搭档”……
传奇的人生经历,勾勒着钱皋韵的赤子之心,也书写着他一生为核痴狂。如今,曾经的热血青年已是耄耋老人,但却从未放下对于核的守望。当问及对核工业发展有什么建议时,钱老望了望窗外说,“我就想再回三院(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看一看。”
01
11岁时为自己申请了助学金
年3月,钱皋韵出生在上海南市区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父亲长期失业在家,靠吃老本儿、卖旧物过日子。尽管生活不富裕,但父母很重视对钱皋韵的教育。
随着家境日益败落,少年时期的钱皋韵被迫寄居在亲戚家。生计困顿的磨砺、寄人篱下的无奈,塑造了钱皋韵自立自强的品格,也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发奋读书。
如愿以偿,钱皋韵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中学,但那时钱家已无力承担他的学费。颇具传奇色彩的是,当时只有11岁的钱皋韵居然从《申报》报馆申请到助学金,解决了学费和书费。不仅如此,这家报馆一直资助到他高中毕业。
当时,“南交大,北清华”是所有学子*牵梦萦之地。对物理和实验有浓厚兴趣的钱皋韵很早就将目光锁定在上海交通大学。
年,钱皋韵考取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并申请到半公费名额。4年间,他发奋读书,获得了“青树奖学金”,业余时间还兼职做家庭教师和夜校教师,获得的收入不仅可以支撑自己完成学业,还能给家庭补贴。
年,钱皋韵(右二)在大学与同学合影
02
少年时迷上无线电
生活的苦难,并没有扼杀少年钱皋韵广泛的兴趣爱好。据钱皋韵回忆,他小时候课余时间喜欢看《科学画报》《少年电器工程师》等杂志。受其影响,自己还做过小电动机、小感应火花发生器、气体放电管等。
中学时代,钱皋韵迷恋上无线电,这也成为他一生的爱好。那时,为了组装无线电台,他常常午饭只吃烤白薯、出门以步代车,千方百计省下钱到旧货摊上去买零件,再从中药店买自然铜充当矿石,来安装收音机。从装单管机、两管机……五管超外差收音机,直到后来进入半导体世界,钱皋韵始终沉迷其中。他说:“在自己组装的收音机上,能收到中外业余无线电台的信号,与远隔重洋相识或不相识的同好对话,是一件多么吸引人的事!”
爱好是通往知识世界最好的大门。对无线电的喜爱,点燃了少年钱皋韵对物理和实验的浓厚兴趣。那时,“在班上算是调皮一族”的钱皋韵,几次偷偷捉弄年岁比较大、人比较老实的老师,但他却非常尊重喜欢物理老师。钱皋韵回忆:“很喜欢上他的课,物理成绩也一直比较好,以至于后来把物理当成了终身职业。”
03
为贺龙代表团做翻译
年7月,钱皋韵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不久,学校选派他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班进修。
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高校开始向苏联学习,哈工大被指定为率先引进苏联专家做示范的教学单位,各高等院校则选派助教去学习。助教需要先进修一年俄文,然后观摩苏联专家教学,最终把先进的经验带回各自学校进行推广。
当钱皋韵进修了一年俄语,正准备学习苏联高等物理教学经验时,年4月底,他突然接到通知,前往北京俄文专科学校留苏预备部报到。这一突然的变化,从此改变了钱皋韵的人生轨迹。
在北京俄文专科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钱皋韵被指定赴苏联学习核物理专业。但留学苏联的过程并不顺利。因所学核物理专业比较敏感,苏方拒发入境签证。那一年,还有15人因被指定学习航空、航天、兵器等敏感专业,都未能如期赴苏。直到第二年改学非敏感的真空物理专业后,钱皋韵才顺利进入莫斯科大学物理系电子教研室学习。
就这样,钱皋韵成为新中国最早派往莫斯科大学攻读物理专业的研究生之一。
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期间,钱皋韵全面发展自己,不仅学习进步,还加入了中国学生会,积极参加外国留学生的集体活动,很快在圈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凡遇国内来团参观时,常常由钱皋韵担任翻译。年暑假,他被苏联国家体委聘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赴苏访问的随队苏方翻译。那一年,访苏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团长正是贺龙。
04
放弃学业,进入钱三强实习团
作为首批赴莫斯科大学攻读物理专业的研究生,钱皋韵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深造机会,学习非常努力。年,就在他准备毕业论文之际,突然接到驻苏大使馆电话,通知他马上办理手续,转往由钱三强率领来苏的实习团,学习反应堆和加速器的理论及运行。
那一年,中苏两国*府签订了《关于为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原子能的协定》。苏联允诺帮助中国建立第一个原子能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并同意接受中国组织一个实习团赴苏学习核技术方面的内容。大使馆工作人员告诉钱皋韵,这个实习团钱三强除了从国内选拔了一批团员外,还将在留苏学生中挑一部分人。钱三强点名要钱皋韵过去。
由于是紧急调入实习团,钱皋韵将无法完成毕业论文,这意味着他不能按时毕业,几年的努力无法画上圆满的句号。他虽有遗憾,却立即办理了手续。钱皋韵回忆说:“那个时候我的思想非常明确,只要祖国需要,什么都干,没有人是抱着个人目的的,从不会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
05
筹建可控热核研究室,
与王承书成“*金搭档”
年,在钱三强的安排下,钱皋韵提前结束实习,正式在核工业系统工作。回国后,他的首要任务是在北京郊区建设原子能研究基地。
基地建成后,钱皋韵被分配到何泽慧领导的第二研究室,参与苏联援建的重水实验堆建成开堆的相关技术工作。做完反应堆开堆的一系列实验后,钱皋韵本可以继续留在中子物理研究室工作,但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他的研究方向。
年,苏联在上海举办和平利用原子能科学技术展览会,展会展示了苏联正在研究的一种热核反应(即聚变反应)装置。钱三强应展览会主办单位要求,派钱皋韵和周永茂两人去当翻译。
展览结束回到北京后,他们向钱三强做了汇报。钱三强一直秉持理论先行的理念,认为开发热核反应具有广泛前景,四〇一所也应开展核聚变研究。所以,钱三强决定筹建可控热核反应研究室,即14室,由王承书担任副主任,钱皋韵担任*支部书记兼副主任。直到年,这个研究室与黑龙江省原子核物理研究所(代号所)一道迁至四川省,成立了“西南物理研究院”(代号所)至今。
可控热核反应研究室成立后,年5月,钱三强派王承书、钱皋韵等人去苏联就核聚变研究内容学习三个月。正是在这个阶段,钱皋韵与王承书熟悉起来,后来他们又在同一个办公室共事多年,业务上合作、互补,成为“*金搭档”。
王承书(右)和钱皋韵院士一起工作
上世纪60年代,中苏两国关系破裂。苏联专家扬言,在他们撤走之后,中国的扩散工厂将成为一堆废铜烂铁,更不用说制造原子弹了。分离膜是扩散机的核心元件,而分离膜制造工艺,苏联始终对我国保密。因此,我国决定自主研制分离膜。而此时的钱皋韵在可控热核聚变研究中已取得初步成绩,在有望取得更大成就时,面对国家的需要,他再一次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一重担。
06
圆满完成分离膜研制任务
随后,钱皋韵被调到六一五研究室,负责分离膜的研制。期间,组成了一个由钱皋韵牵头的分离膜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冶金所和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院共同协作,分析样品,确定其成分和结构,确定了制备工艺,并提出研制计划。
在分离膜的研制过程中,钱皋韵带领科研团队研究建立了气体通过多孔介质分离的一个简单但能给出清晰物理图像的模型,研究解决了分离膜研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测试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实验装置。
在大量工艺试验及实践基础上,最终形成了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粉末冶金轧制成型工艺和高效分离膜的技术路线。仅用4年时间,团队就研制成功甲、乙两种分离膜。这项技术的突破,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专注国内相关技术研究的同时,钱皋韵还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