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万物自宾
1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也。
2
(1)道、常。无名。
大道为真常之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虽然无形无相,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抓也抓不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但是无形无相的大道可以承载在器世界的万物之中。所以在万物之中可以看到大道的形迹。
《道德经》第一章中讲:名可名,非常名。大道的名字虽然勉强起,但是“道”这个字并非常名。比如春秋八百诸侯国,很多文字都不同,“道”字也有许多种写法,但是都是指向同样一个东西。大道是无形无相的,很广大没有边界的,无大小的。如果落于文字中,就是局限在文字里了,文字也是属于器世界,可以承载大道。正所谓文以载道。
《道德经》第二十章中讲: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如果要归于纯朴无形无相的大道,需要绝学,把多余的技巧、权谋、偏见等放下,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为道是做减法,正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甚至连看都不看,连听都不听,连说都不说。大音希声,希言自然。效法自然天地山水的无为,渊深寂静。唯和阿都是应承词,一个谦和,一个傲慢而已,然而两个都是可以互换的。比如猫可以称之为狗,狗可以称之为猫,只是语言文字表达而已。又有什么太大差别呢?善和恶之间,又有什么太大的分别呢?如果世人分别善恶太多了,就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世上的人都推崇善的,推崇贤德,所以就会伪装为善了,反而造恶了。只需要使得百姓归于淳朴,自然而然,不造作就好了。不要误解圣人老子的本意,不是说不管善恶去造恶。如果世人分别美丑太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2)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大道虽然朴素,无形无相,虽然看似很微小不可见,但是天下的人都不敢轻视它。大道是大还是小呢?大道无比广大。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中讲: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大道朴素、无形无相无味无色等,分割就为器世界的万物。《庄子》当中有讲齐物论,天地万物本来同为一体,大同小异。对于每个小的个体是没有完全相同的,无完全相同的脸、叶子、石头等。万物当中都承载大道形迹,大道在万物之中。圣人用好大道,为百官之长。所以大制作的大道,不被分割割裂,*斧神工,天衣无缝。大道不被割裂,就不是小,而是大,只是世人看不到罢了。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讲: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只是世人良知被物欲蒙蔽,缺乏慧眼,所以看到是小道,以为是偏僻小路而已。王阳明先生说:剿山中贼易,剿心中贼难。心中有物欲之贼,所以把大道看成偏僻小路了。
《道德经》第七十章中讲:吾言甚易知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老子我的真言很是容易知晓,很容易行,但是天下不能知,不能行。知我者极其稀少,以我所讲真言为准则来行更加珍贵。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上等根器的人听闻大道以后,勤勉修行。中等根器的人听闻大道以后,似乎存在似乎不存在,似乎有又似乎无,半信半疑。下等根器的人听闻大道以后,大笑之,甚至进行排挤、诋毁、攻击等,不笑不足以为道。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
诸侯王如果能够守大道,万物将自然宾服。因为万物是自然而然,清净自化的,百姓也是如此。
尧舜垂衣拱手,无为而天下大治。尧帝有次看到一个老人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加焉?老百姓享受天伦之乐,口渴了就打井喝水;天冷了就种桑树、种麻制作布料衣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尧帝如何帮到我呢?都是我们自己努力的呀!百姓都不知道是尧帝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70%